3月,感受香港艺术“流动的圣节”
新华社香港3月25日电(记者闵捷 王小旎)25日,连日阴雨之后香港的天气终于放晴,又适逢复活节假期首日,正在香港会展中心举行的香港巴塞尔艺术展人流如潮,摩肩接踵,众多的艺术爱好者与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工作者、收藏家、艺术鉴赏家共同分享这场艺术的盛宴。
同期在香港展出的还有亚洲当代艺术展、中心艺术博览会,以及苏富比、佳士得、保利的春季拍卖会预展……3月的香港,各种展会与艺术活动轮番上演,成为世界艺术的荟萃之地,令人不禁想起美国作家海明威对当年巴黎的形象比喻——“流动的圣节”。
艺术展“扎堆”提升城市气质
每年的3月被香港旅游发展局定为“香港艺术月”,各项艺术盛事在月内接连呈现,整座城市散发出迷人的艺术气息,其中以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最令人瞩目。
历史悠久的巴塞尔艺术展2013年进驻香港,今年的展会自23日起为期3天,汇集来自35个国家及地区的239间艺廊展示现当代艺术作品。多位艺术家、收藏家、艺廊经营者、博物馆馆长及策展人等,还将就艺术界热门话题展开讨论。
连日的春雨绵绵丝毫未减香港市民对艺术的喜爱之情。展览首日开放至晚上9点,记者于首日在现场看到,下午5点左右的售票口仍大排长龙。展会负责人透露,目前售票情况令人鼓舞,展览去年吸引约7万人次入场,今年则有望赶超这一数字。
在距离巴塞尔艺术展展区不远处的中环海滨,第二届中心艺术博览会也同期展开。展会今年以亚洲艺术为重点,百余间参展艺廊中,七成以上来自亚洲,新晋艺术家占有较大比重。
第八届亚洲当代艺术展也于24日至27日举行。一如往常,展会设置于港丽酒店3层楼的客房内,展出来自全球3000多件艺术创作,包括原创绘画、雕塑及摄影作品等。记者在画展现场看到,原本一个个酒店房间变身为一家家小画廊,连洗手间的墙上都挂满了绘画作品。
该展览总监桑德森介绍,在酒店房间展出作品,可以更好地呈现艺术品摆放在家中的形态,有别于一般画廊及展览参观的体验。
首次参展的澳大利亚画廊主普罗斯特带来数十幅油画,灵感皆取自大堡礁,展览首日即售出两幅作品。她对记者说,这也是她第一次来香港,“我喜欢这座城市,这里有很多人都喜欢艺术”。
此外,苏富比、佳士得及保利三大拍卖行的香港分支机构自3月上旬起,陆续为4月初的春季拍卖会举办预展。其中,中国艺术品较为受关注,张大千、齐白石、徐悲鸿、吴冠中、傅抱石、赵无极、朱德群及曾梵志等名家的书画作品悉数亮相。
从“文化沙漠”到世界第三大艺术市场
来自纽约的艺术家徐健国此番是第一次作为参展画家出席香港巴塞尔艺术展,他带来的3幅作品均以香港的城市山水为题材,在香港艺倡画廊展出。他说,两年前他的个人画展曾在香港苏富比艺术空间展出,效果非常理想,所以这次参加巴塞尔艺术展也是满怀期待。
香港是汇聚多元文化的大都会。艺术品免税政策及亚太地区日趋庞大的藏家数量,使得香港晋身全球第三大艺术品交易市场。数据显示,香港的画廊数量已从10年前的不到10家,扩展至目前的100多家。曾被称为“文化沙漠”的香港在国际艺术版图中早已今非昔比。
巴塞尔艺术展亚洲总监黄雅君告诉记者,亚洲的艺术爱好者及观众对艺术知识的领悟逐步深刻。“最令人欣喜的是,香港已出现大批年轻收藏家,这是很好的迹象。我对香港能够成为亚太地区的艺术中心持乐观态度。”
黄雅君说:“很多人称香港为亚洲的纽约,这里充满活力,效率高,越来越多的国际画廊选择来香港开设展览空间,说明他们意识到这里有高质量的客户,而香港更是进入亚洲艺术市场的门户。”她还认为,特区政府及私人机构对艺术发展的支持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香港离“艺术之都”还有多远?
各项展会及艺术活动纷至沓来,自然带动了香港本地艺术市场蓬勃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也被香港贸发局视为“具明显优势可进一步发展”的产业之一。为提升香港作为展示东西文化荟萃的国际大都会地位,特区政府于2008年申拨216亿港元兴建占地40公顷的西九文化区,旨在打造具备世界级设施的综合文化艺术区,核心设施包括剧院、演艺场馆、博物馆群及广场等。
拥有完善配套和潜在市场的香港被认为是仅次于纽约、伦敦的世界第三大艺术重镇,吸引全球知名画廊和专家学者、收藏家云集于此。当然,要成为名副其实的“艺术之都”,艺术的硬件和软件都还有提升的空间。
有业内人士指出,艺术创作人才略显不足,尚不能推出一批在世界范围内有影响力的一流艺术家,这是香港在迈向“艺术之都”的路上亟待解决的问题。
黄雅君也表示,香港若想进一步发展成国际一流的艺术中心,如何提升全民艺术教育成为关键的一步,“教育是最基础的文化根基,不一定需要人人都成为艺术家、收藏家,但至少可以让他们懂得去欣赏艺术,这样整个社会也会更加有创造性”。
一位在香港落户的外国收藏家表示,过去十年在香港买艺术品的内地买家的确越来越多,但真正让他充满信心的是,云集于此的藏家不论背景、水平都越来越高,使整个市场真正成熟起来。
巴塞尔艺术展总监马克·施皮格勒在谈到这几年巴塞尔落户香港以来带动亚洲和本地画廊的成长时,也不无欣慰地表示:“香港巴塞尔是在对的时间、对的地点做对的事。”
- 标签:
- 编辑:刘柳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