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红石林生态旅游精准扶贫成效显著
酉水河上,碧波荡漾,两岸野猴成群,眺崖壁神像,窥神秘悬棺,趣味无穷;红石林里,绵延奇观,土家歌舞响彻林间,围篝火夜话,看繁星漫天,奇丽动人。位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古丈县境内的红石林生态旅游区,由中国最美地质公园红石林、新潇湘八景酉水画廊和明清土家第一古村落老司岩构成,处在张家界南线旅游资源战略合作开发的中间节点,不但水路交通便利、风景宜人、文化馥郁。湖南春节首届乡村旅游节采访团中一位媒体人感概,如果将张吉怀精品旅游线路比做项链,红石林景区则是其中一颗闪耀的红色明珠。
作为中国惟一的红色碳酸盐石林,红石林的地质形成历史约有5亿年,是扬子古海的海底,经地壳运动和侵蚀、溶蚀作用形成。景区内石峰林立,红石高耸,既有巍峨雄浑的峰峦峭壁,也有柔美的石层叠涌,造型各异,布局错落有致,天然巧成。尤为称奇的是石的颜色变化多端,随天气、时间、季节变化而变化,晴红雨黑,阴转褐红,晨昏有别。整个景区融红、秀、峻、奇、绝、古于一身,堪称“武陵第一奇观”。
精准扶贫 树立典范 造福村民
在张家界南线中,红石林不仅仅是其中旅游资源中开发相对较早、发展相对成熟的景区,它在旅游扶贫中取得的成效也比较显著。从昔日的不毛之地到“中国最美地质公园”,从不通水、不通电、不通路到如今“条条道路通罗马”式的欣欣景象,红石林生态旅游区不仅带动了当地老百姓的脱贫致富,还成为了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展示的一个窗口,为张家界南线旅游战略开发和武陵山片区精准扶贫的引领和排头兵。
“红石林生态旅游区覆盖花篮、坐苦坝等5个贫困村,曾经是水、电、路、网、广播五不通的空心村、光棍村,村民人均年收入仅400元。如今通过旅游开发,不但路通了、水有了、电来了、网络接了,周边的老百姓也通过旅游开发享受到了土地流转、劳工、旅游接待服务、景区就业、民俗表演等多种形式的收入,人均年收入逐步提高到逾万元。”
华夏投资集团、湖南红石林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钟飞介绍,为了让山村的农特产品有更好的销售,红石林公司还斥资数十万为几个村子建设“美丽乡村·圆梦集市”,免费提供给周边的老百姓用于农特产品买卖;搭建起华腾游电商平台,为村民的农特产品提供了更多的销售渠道;为了避免“人走歌息、人亡艺绝”的非物质文化传承窘境,景区还专门搭建“非物质文化传习所”,吸引非遗传人入驻教习、开展培训研发;为了提高景区的知名度,广纳海内外游客,促进旅游扶贫,景区每年都举办大型的活动,如土家摸泥节、中法音乐节等。
据了解,为了让山村的农特产品有更好的销售,红石林公司斥资数十万为周边设立“美丽乡村·圆梦集市”、搭建电商平台,助力村民的农特产品销售;为了避免“人走歌息、人亡艺绝”的非物质文化传承窘境,景区专门搭建“非物质文化传习所”,吸引非遗传人入驻教习、开展培训研发;红石林景区开发的十年间,当地人均年收入逐步提高到现在的逾万元,村民的生活环境、经济状况和精神面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时逢湖南省首届春季乡村旅游节,推广张家界南线“张吉怀”精品生态旅游经济带。作为其中开发相对较早、发展相对成熟、扶贫成效比较显著的景区,红石林在张家界南线旅游战略开发的进程中,既是重要节点和组成部分,也是旅游开发助推精准扶贫的典型模式。(张国军 记者 罗卫国)
- 标签:
- 编辑:刘柳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