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休闲生活  影视

透视内衣走秀谁将成为深圳的“斯坦福”?底子薄也是“轻资产”杨小燕

  • 来源:互联网
  • |
  • 2017-08-21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谁将成为深圳的“斯坦福”?(连线评论员)

  对话人:

  何鼎鼎 本报评论员

  丁建庭 南方日报评论员

  何鼎鼎:一流的城市,当有一流的大学。在北上广深这4座“一线城市”中,深圳最显眼的短板可能正是高等教育。正因此,从引入北大清华研究生院等、筹建南方科技大学,到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开建、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迎来首批新生,深圳敞开怀抱欢迎名校,着力补齐短板。

  丁建庭:大学是高端人才和源头创新的重要结合点,是提升城市发展质量和竞争力的主要能量场。客观地说,深圳不缺流入的人才,也不缺创新,但同时又确实面临高等教育整体规模偏小、人才培养层次偏低、高校对深圳自主创新贡献不足等问题。深圳,一旦要对标硅谷建设世界的“深谷”,考虑到斯坦福大学在硅谷崛起中的引擎作用,人们自然会问:谁是深圳的“斯坦福”?这聚焦在了城市发展的持续动力上,也是对深圳长远竞争力的考问。

  何鼎鼎:因为比起引才,本土育才有更强的经济社会文化的正外部性。毫不夸张地说,一座城市未必催生一所好大学,但一所好大学可以孕育一座城市。当深圳努力从国内一线城市向国际一流城市迈进,形成与城市定位相匹配的高等教育水平更是重要考量。当然,难题也显而易见:名校都是历史的沉淀,北上广很多名校,都有着很长历史和丰厚积淀,在“只争朝夕”与尊重高等教育发展规律之间,必然存在情感与理智的平衡。

  丁建庭:确实如此。打造百年名校,必须有深耕的定力,但要实现跨越式发展,也不可能全部从零开始。深圳的方式是“多条腿走路”“不拘一格办大学”。除了创办深圳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等本土高校,深圳采取“大树移植”战略,引进国内一流大学的研究生院和分校,并与国际知名高校合作办分校、建特色学院,走出了一条具有深圳特点的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新路。事实证明,这条路走得通、有成效。当然,完善的空间还不小。比如,一些国内名校的深圳研究生院或分校,定位还不够清晰,与主校区差距不小;一些国际名校的分校或特色学院,知名度还不够高,还没有被广泛认可。

  何鼎鼎:多条腿走路,关键要走稳;多样化吸收,关键要能消化。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我们要认真吸收世界上先进的办学治学经验,更要遵循教育规律,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

  丁建庭:没错,发展高等教育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要有根基有定力。在我看来,深圳要实现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至少需要处理好四组关系:首先,政府的顶层设计必不可少,但也要避免在具体管理中越俎代庖,反过来,大学要探索各自特色,也要贴合城市发展需求;其次,切忌急功近利、奢望一朝速成,因为数量固然重要,品质才是关键;再次,既要重点建设一批高水平大学,也要重点培育一批一流学科,尤其要支持建设保障民生和产业发展亟须的医学类、理工类、应用技术类学科;最后,考虑到深圳创新创业特色,大学的发展不必扎堆发展“综合性院校”,高等职业教育可以率先突围。

  何鼎鼎:深圳是一座改革创新的城市。如果从改革开放近40年的视角出发,深圳发展高等教育的实践,不仅是补自身短板的发展策略、保持竞争力的人才战略,更是全国意义上高等教育均等化的有益探索。毕竟,放眼国内,做大高等教育的蛋糕仍是普遍期待。

  丁建庭:改革创新是深圳鲜明的城市气质。底子薄是劣势,换个角度看也是“轻资产”。只要符合教育发展规律和改革方向的,大胆试、勇敢闯,都有利于探索出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模式,找到教育和城市共赢的有效路径。这不仅能够助推深圳的“动力再造”,也能够为全国其他高等教育基础薄弱城市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经验,促进全国高等教育均衡、可持续发展。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