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休闲生活  影视

中国航天科工导弹武器研制向体系化系列化实战化转型

  • 来源:互联网
  • |
  • 2019-07-05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中新社北京7月4日电 (孙自法 郭超凯)“东风”劲吹、“红旗”招展、“鹰击”长空、“长剑”啸天……以“科技强军、航天报国”为使命的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航天科工),通过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导弹武器型号研制正向体系化、系列化、实战化转型,并朝着“国际一流航天防务公司”目标迈进。

  中国航天科工前身为1956年10月成立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1999年7月重组成为中国两大航天央企之一。在迎来组建成立20周年前夕,中国航天科工总经理刘石泉围绕高质量发展主题接受媒体集体采访时表示,承载着60多年中国航天事业的积淀,经过20年历练,中国航天科工始终把圆满完成航天防务装备建设任务放在首位,逐步实现了向体系化、系列化、实战化转型,为保障解放军“能打仗、打胜仗”提供了克敌制胜的重要装备。

  他介绍说,从1984年新中国成立35周年国庆阅兵中国导弹首次亮相,到2009年60周年国庆阅兵新型陆基巡航导弹威武登场,从2015年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导弹武器装备重磅“亮剑”,再到2017年庆祝建军90周年朱日和阅兵导弹武器装备列阵沙场。中国航天科工研制生产的一系列国之重器,充分展现出捍卫国家主权、安全的决心和能力。

  自1999年重组成立20年来,中国航天科工研制生产的型号装备已4次参加阅兵,参阅装备30余型,为国防建设提供一系列填补空白、开创先河、满足急需的导弹武器装备,并已建立起完整的防空导弹武器系统、飞航导弹武器系统等技术开发与研制生产体系,一系列导弹武器研制也构建起较为完整的攻防装备体系,为增强中国国防实力、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提供战略威慑力量。

  2018年,作为牵头单位,中国航天科工第五次摘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获得中国专利金奖一项,截至2018年底,已累计获得有效专利超2.3万件,其中发明专利1.4万件,并已牵头和参与制定国际标准2项。当年珠海航展上,中国航天科工携新一代全域攻防装备体系参展,其中,升级版防务对抗体系仿真演示系统,可在虚拟战场中真切模拟出体系与体系的对抗、“矛”与“盾”的较量、攻防信息战的比拼。

  刘石泉表示,目前,中国航天科工正保持着以技术创新经费占营业收入比重逾10%的高投入,开展数以千计的科技项目攻关,同时大力开展基础性、前瞻性、颠覆性技术拓展及产品研发,推动科研生产能力不断增强、新的科研成果不断涌现、装备科研生产体系更加完整。

  下一步,中国航天科工将重点加强世界新兴战略科技领域、国防新型装备和科技前沿技术发展,并大力开展信息化制造能力建设,推动产品设计、生产、试验等关键环节向适应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云化转型,努力构建适应未来战争的新一代武器装备发展格局,加快步入体系引领与作战引领并举的历史发展新阶段。

  刘石泉指出,中国航天科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就是创新,主要体现为铸造新利剑、培育新动能、涵养新业态这三个“新”方面。除承担“强军首责”、推进导弹武器装备研制的“新利剑”外,中国航天科工还在“新动能”“新业态”方面持续发力。

  培育新动能上,中国航天事业主力军之一的中国航天科工,积极为商业航天注入高质量发展动力,全面完成所承担的国家航天工程相关任务,积极引领中国商业航天产业化破局发展。其中,“五云一车”(飞云、快云、行云、虹云、腾云工程以及高速飞行列车)商业航天工程项目中,颠覆性和替代性技术创新已获得一系列开创性成果。

  涵养新业态上,中国航天科工牵头制定出全球首个面向智能制造服务平台的国际标准,作为中国目前唯一提供智能制造、协同制造、云制造公共服务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其旗下航天云网已发展成为国家级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并形成数十个柔性化生产协同制造及智能化改造应用实践案例。今后,中国航天科工还将进一步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符合制造业转型升级需求的工业互联网建设方案,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

  刘石泉强调,作为一家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军工央企,中国航天科工未来将持续以创新驱动推进高质量发展,为铸牢国防基石、建设航天强国、服务国计民生作贡献。(完)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