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点评2014全球影市:好莱坞冬眠 中国人换口味
2014年已经落幕,电影产业却喧哗未息,从影人到媒体都进入了点检清算的时刻。以下是英国卫报对2014年全球电影市场的票房得失及市场趋势的点评。
《变4》称王只因对手太弱
《变形金刚4》在全球收获10.8亿美元,毫无争议地统领了2014年票房之战。为之奠定基础的是预期中海外观众的大幅增加,海外票房所占比例达到了77.4%的系列最高。把这种“脑残大片”推到舞台中心的方式——粗粝地吸取合成文化碎片,多少令人感到沮丧。当然,《变4》让派拉蒙得到补偿,也暂时抵住了漫威势不可挡的进军步伐,前两年的《复仇者联盟》《钢铁侠3》令后者一时风头无两。
毫无疑问,若是在对手更为强劲的年份,《变4》绝不可能拔得头筹。话说回来,看上去除《饥饿游戏》外,在《哈利·波特》《蝙蝠侠》之后的新改编系列都还根基未深。包括《美国队长2》《超凡蜘蛛侠2》《猩球黎明》《驯龙高手2》《里约大冒险2》等在内的系列第二作表现差强人意,都很难突破7亿美元票房大关。作为年度票房亚军和季军的《银河护卫队》(7.72亿美元)与《沉睡魔咒》(7.57亿美元),一部是系列的开篇,一部是在海外更受欢迎的单集童话衍生,各自印证了漫威的票房号召力与安吉丽娜·朱莉的“品牌效应”。在索尼与黑客对掐的当口,它们就是好莱坞在这惨淡一年中的好消息了。
停滞中的北美市场
或许在好莱坞最受关注的问题是本土观众越发消减的观影兴趣。2014年北美票房预计以104亿美元收官,同比2013年(109亿美元)下降了5%。这种结果此前已有诸多预兆:至关重要的暑期档票房同比上一年下降14%,通胀调整后为1997年以来最糟的一年;仅有《银河护卫队》与《沉睡魔咒》两部电影北美票房超过3亿美元,而2013年与2012年各有4部和5部;仅有《变形金刚4》与《饥饿游戏3:嘲笑鸟(上)》首周末票房超1亿美元。
或许是因为第四季度的电影在质量上难以满足这个全球观影需求最旺盛的群体:美国观众一如既往地拥抱了那些试探性的新作(《银河护卫队》《乐高大电影》《超能陆战队》),然而另一些预期能狂扫北美票房的大片却表现平平(《星际穿越》《明日边缘》《沉睡魔咒》)。如果就此断言美国人已不再爱看这类电影,未免太过武断。对于这种衰退的更好解释是:产品太多,市场已饱和。正因此,好莱坞朝110亿美元大关进军的步伐总是跌跌撞撞的。不足为奇的是,随着中国市场在2014年悄无声息地靠近了50亿美元的票房大关,并预期会在3年内超过美国,好莱坞也正凝望着这块“太阳升起之地”。
好莱坞进入恢复性冬眠?
尽管市场萧条,“保持冷静”却是许多人铭刻于心的咒语。如果说暑期档以及2014整年都令人失望,那么它难道就不会是这个全球最大市场的一次周期性间歇?甚或说一个恢复性的冬眠期——伴随着电影的发行模式进一步跳出暑期档和美国主导,带来系列开篇之作以及有趣的单篇作品?或者继续延伸:这是同时面向商业性与艺术性的实验过程?
有许多事实都可以支撑这种猜测,比如在年度票房榜的前20名中,有8部影片并无前作帮忙招揽观众。其中《沉睡魔咒》《星际穿越》《明日边缘》以及出人意料的《超体》《诺亚方舟:创世之旅》都证实了自己有足够的自信,在没有“系列效应”的支撑下也能立足——就像去年的《地心引力》那样在海外反响热烈(海外票房占比61%)。《超体》《明日边缘》等片也纷纷印证了:海外发行并不意味着剧组非得跟中国搭上关系,大胆而有奇趣的故事处理也能成功地卖到多元的市场中去。
中国人口味变了
中国的主流电影制作过去一直被那些宏大叙事的史诗级电影过度代表着,而且通常由国有企业中影集团掌控。然而2014年却可能是这一臃肿机制开始宣告失灵的一年。只有《西游记之大闹天宫》一部取得了票房胜利(1.67亿美元),取代其余的是一批更为灵活的当代题材,大多数不是(爱情)喜剧就是以90年代大学生活为背景的怀旧青春片。已取得超过9000万美元票房的《匆匆那年》轻松战胜了吴宇森执导的《太平轮》,也令《一步之遥》和《智取威虎山》这两部同样出自著名大导演的商业巨制黯然失色。看起来,中国那些躁动不安的都市年轻一代正在向世界宣告自己的口味——并且他们也极有可能成为创造下一波票房神话的主力军。这一切恐怕都在呼唤那些执掌整个产业的大人物们重新审视中国的电影市场。(柯基塔)
- 标签:
- 编辑:刘柳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