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艺电影系"中国定制" 外媒:走向海外会贻笑大方
制作周期短、圈钱快,让综艺电影成为最热门的衍生品。但是,《奔跑吧,兄弟》电影在时光网和豆瓣的观众打分,在经历了一个周末的发酵后,骤降至4分和3.2分。此前斩获将近7亿票房的《爸爸去哪儿》在时光网和豆瓣的观众打分仅为5.6分和6.3分。
《法制晚报》记者今晨连线好莱坞知名影评人托姆·格伊尔,他坦言综艺大电影应该是中国独创,这种类型的电影,成熟电影产业的代名词好莱坞,是绝对不会去触碰的。
·现象分析·“跑男”之后 “爸爸2”紧随
在《奔跑吧,兄弟》的首周票房大丰收后,“爸爸”题材紧跟其后。
借着《爸爸去哪儿》的东风,湖南卫视趁热打铁将于羊年大年初一推出《爸爸去哪儿2》,而因首部《爸爸去哪儿》尝到甜头的几位爸爸更是集结原班人马推出了《爸爸的假期》,与《爸爸去哪儿2》齐分一杯羹,甚至连跟综艺节目毫无关系的电影《全能囧爸》都想借“爸爸”的东风热炒一把。
此外,正在热播的《我是歌手》也传出要拍成大电影,但迟迟未启动。此前热播的《花儿与少年》、《真正的男子汉》等节目也都有拍成大电影的意向。
先天优势 周期短圈钱快
对于综艺电影成最热综艺衍生品,电影市场研究专家蒋勇表示,正常拍一部电影需要筹备的时间非常长,即使投资数百万元的小成本影片也大都需要一两个月的时间,像一些名导演的大片则往往要拍摄个一年半载,更不要说拍摄和后期制作的时间了。而像《跑男》、《爸爸去哪儿》等综艺节目大电影通常拍摄周期都非常短,大都花一个星期左右的时间来拍摄,后期制作一两个月的时间然后就上映,制作周期短,圈钱快。
此外,在宣传方面,热门综艺节目改编成电影本身就有优势。“综艺节目一般都是每周一期,这相当于每周都会做一次全国范围的推广,可以视做电影前期的宣传,随着电视节目品牌价值的不断增长,无形当中为电影增加了不少砝码。”蒋勇说。
综艺电影纯属中国定制
包括《综艺》、《好莱坞报道者》在内的诸多媒体都坦言,《奔跑吧,兄弟》大电影为首的综艺大电影,纯属中国人民首创。
此前,与中国综艺大电影最接近的电影类型,当属美国NBC电视台热播节目《周六夜现场》衍生出的电影,这个已经开播40年的节目从1980年的《福禄双霸天》开始制作衍生电影,至今已经有11部之多,包括《福禄双霸天》、《福禄双霸天2》、《反斗智多星》、《百战天虫》等。
不过《综艺》坦承,这些作品与中国综艺大电影依然有着本质意义上的区别。《综艺》表示,这些电影都是走的标准故事片流程,由节目中的小段子衍生而来,有着严格的导演编剧团队创作,是按照标准好莱坞模式所走的故事片拍摄手法,而非综艺节目类拍摄手法。“我们很难想象《福禄双霸天》或者《百战天虫》按照节目里的模样去拍摄,这样或许会被观众投诉吧。”
走向海外只会贻笑大方
尽管《爸爸去哪儿》大电影、《奔跑吧兄弟》在国内有着很高的票房成绩,但是这些电影却无一例外地并未走入海外市场。《芝加哥太阳报》认为:“在中国,大量的电视观众愿意为这些节目的电影版买账。但是如果走到海外市场,这些电影最终的结果就是贻笑大方。”
美国著名电影网站Indiewire在谈到这些中国定制综艺电影时坦承,这些电影完全不需要去考虑海外的市场,甚至于电视观众以外的人,都不需要去考虑。“他们所做的就是把电视观众吸引到电影院里再看一遍就够了。这些人足以撑起票房。”
《每日邮报》指出,在好莱坞主打粉丝类的电影,没有哪一部能够在市场上获得足够的票房,而且基本上是卖完一部就走的节奏,不会出现有第二部的情况。美国知名娱乐网站Deadline坦承,此类型电影的热度,与电视节目的热度息息相关,一旦电视节目热度出现滑坡,电影的票房就很难有保证。
·海外连线·
电影综艺混为一谈 在好莱坞没戏
相较于中国电影人对于综艺大电影的追捧,海外电影人坦言,这些电影都是将电影和综艺节目混为一谈进行制作。知名影评人托姆·格伊尔坦承,在好莱坞,电影和综艺节目直接的界限很明显,即便真的将综艺节目制作成电影,也不应当依然走综艺节目的路线。
《法制晚报》(以下简称法晚):似乎好莱坞对于热门节目做电影的态度十分不感冒?
托姆·格伊尔:不仅仅是不感冒,而是不能去碰。虽然电影和电视节目都是给予观众满足和消费的消费品,但是两种艺术载体的操作模式和思路还是有着很大不同,可以算得上泾渭分明。因此一个热门节目想要去做电影,需要经过很严密的考察和考量。
毕竟在好莱坞,如果你想要进入院线大规模投放,电影开拍之前的必要考量是必须的,在这一点上,几乎所有的热门节目都过不了关,不管是《美国偶像》,还是《美国好声音》,即使热度再高,也不可以再录制一期节目扔到电影院里播放。
法晚:那此类节目的高热度,就无法转化为电影的票房有机生产力?
托姆·格伊尔:《美国偶像》巅峰期平均每期2500万人次观看,它就能稳定达到1.5亿美元的票房了吗?电影市场不能这么去计算。
我记得之前曾经有个中国热门节目制作人夸下海口,但是它的节目的电影最终票房惨败(指的是《中国好声音之为你转身》)。电视受众与电影受众是截然不同的群体,想要让电影受众在电影院接受一个电视操作的内容,是完全不可以的。而且在这一方面,美国观众已经有了自己的取舍,他们不需要电视化的电影。
法晚:在之前,似乎美国也做过很多综艺节目电影的尝试,比如《百战天虫》、《福禄双霸天》这些。
托姆·格伊尔:这些电影确实是源自于综艺节目,但是它们并不是用电视的手法来操作,而是纯电影的手法。好莱坞的手法,开拍之前的前期调研、编剧探讨、演员选择一直到后期长时间的特效制作、后期剪辑,整体的制作周期都在一年左右。这些电影不管质量如何,它们都是有着完完整整的电影化制作流程和制作手段,并没有想着说因为电视节目里的段子粉丝喜欢,就直接按照电视节目里的拍摄再走一遍糊弄观众。要拍电影,就得按照电影的路子来走。
法晚:不过似乎这些年,好莱坞在这方面的尝试,越来越少。上一部从《周六夜现场》衍生出来的电影《百战天虫》,距今也已经9年了。
托姆·格伊尔:还是那个问题,电影和电视,尤其是综艺节目,是截然不同的载体。虽然它们都是提供观众消费的商品,但是其操作路线,都是截然不同的。在你不明确电影受众的需求,以及不明确能否电影化成功的前提下,贸然操作是有很大的风险的。
好莱坞出产的每一部电影都是奔着做系列电影的目标去的,随随便便制作一部综艺节目电影是会让粉丝都被吓跑的。
文/法制晚报记者 许思鉴 田婉婷
- 标签:
- 编辑:刘柳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