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休闲生活  影视

评电影《狼图腾》:对图腾文化的阐释缺乏根基

  • 来源:互联网
  • |
  • 2016-04-09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电影《狼图腾》上映后,有媒体和观众对其寄予厚望,称其具有奥斯卡风范。对此,笔者不敢认同。这部电影场面恢弘,故事真实感人,但离奥斯卡奖还有一段距离。

  十年前,我从地摊上买了本盗版的《狼图腾》。那时候这本书太疯狂了,校园书摊上几乎都摆着本黑色封面、透着神秘色彩的《狼图腾》。阅读后,感觉不像小说,更像农耕文明的反思录。

  观看电影,开头写着训狼指导,结尾处还列出诸位狼演员的名字,把狼演员和人演员排在一起,源于导演让·雅克·阿诺跟狼的深厚感情,他请来世界上最好的训狼师,历经三年花重金饲养蒙古狼,传达了人与动物平等的理念。与让·雅克·阿诺拍摄的《熊的故事》、《虎兄虎弟》是一以贯之的,电影赋予动物以主体性,以动物视角反观人类世界,借助动物的眼睛审视人类的劣根性。

  平等理念的表达,电影中的突破在于草原人和狼的相互监视与观察。毕利格老人带着陈阵观察狼袭击黄羊,人类在草原上开垦土地或者修筑羊圈,狼群总会占据高地观察人类的一举一动。人与狼孰高孰低?人观察狼的时候借助望远镜,而狼居高临下不比人看得近。这犹如动物相对论。千百年来,人类进化了聪明的大脑,发明了工具,成为世界的主宰,但人类的动物性在弱化,一旦离开了人类文明的庇护就很难生存;动物则不一样,电影中人类开着吉普车追了一只狼38公里,狼因为逼近悬崖才停下来,难以想象人类如果没有汽车,长跑冠军能跟着狼跑多远呢?

  狼群风雪夜偷袭军马群一役中,场面宏大震撼,白毛风呼号,狼群追击着军马群在冰原上奔驰,两名马倌拿着手电誓死保卫军马的画面令人永生难忘。原著对这些画面都有描述,如果读者没有到过大草原,没有骑过马,没见过套马杆,很难想象那种环境的恶劣、场面的残酷。电影不仅用真狼上阵,还拍出了狼从侧面袭击马,跃上马背撕扯马脖子的镜头,足以让人背生寒气。电影中群狼长途狂奔,对天长嗥的镜头,展示了制作团队的专业精神,对真实感精益求精的态度,令人感动。

  但画面的震撼难以掩盖其他方面的瑕疵。电影中狼性展示得不够充分,情节设计不够清晰,图腾文化阐释不足,给观众留下了遗憾。

  可能出于客观原因,电影对狼性的阴险奸诈、心狠手辣表现得不够,特别是狼群把群马赶进雪湖之后,被巴图的枪声吓得如鸟兽散,有点让人不解,也不合常理。原著中这一场人狼大战写得最精彩,也最富有怪诞色彩,狼群把马尸体咬成了碎片,还围着雪湖踩出了圆形的狼道,上面布满密密麻麻的狼爪血印。毕利格老人猜这是狼向腾格里回信,种种猜想为读者留下了未解的悬念。至今,我想起这个神奇的符号,还有点感觉神乎其神。但看电影这一场戏不够过瘾,巴图用枪声把群狼吓走,他本人也为保卫军马牺牲了。当然,这样的好处是让陈阵和嘎斯迈的爱情有了可能,增加了电影中仅有的爱情戏份。

  一部好的电影必然是浑然一体的,故事情节应该是恰到好处的,也应该是清晰和相扣的。不知道是编剧思维出现了跳跃,情节设计出现了偏差,还是笔者没有跟上他们的想法,电影很明显出现前后分段的感觉。让人感觉前一部分逻辑有些混乱,后一部分则比较连贯,更能打动人,不像一个人写的。电影开始,缺乏对陈阵下乡背景的介绍,他从狼群突围后,当他说自己被草原狼迷住了,也缺少前期铺垫,让观众觉得唐突。再说陈阵的同伴杨克,在剧中似可有可无,对推动故事情节的作用不大。

  电影对图腾文化的阐释是不到位的,其中含有不少说教成分。原始人认为本氏族人与某种动物具有亲缘关系,成为图腾,比如中华民族对龙的崇拜,这种崇拜是源自灵魂深处的,刻在骨头上的。小说《狼图腾》中介绍了历史典籍中关于匈奴人与狼的传说,电影在这方面的介绍几乎空白,令图腾崇拜缺乏文化根基。

  陈阵养的小狼有种“不自由,毋宁死”的精神,时刻不忘自己的身份、强烈的领地意识,是导演表达狼性的重点。被人追赶,狼就算跳下悬崖,或者刨塌洞穴把自己埋葬,也要保持尊严。最终,深入观众心灵的可能不是图腾崇拜,而是狼的“任性”和尊严,但不足以支撑起图腾崇拜这一大的命题。

  但瑕不掩瑜,最后还是给电影点个赞吧。毕竟狼演员的上佳表现来自导演十二分的诚意,导演让·雅克·阿诺的全心投入,好莱坞最负盛名的电影配乐大师、奥斯卡音乐奖获得者詹姆斯·霍纳操刀,伦敦交响乐团、英国爱乐乐团等顶级乐团的优秀音乐家配乐,给观众过年带来超级的视听盛宴。比较同期影片,《狼图腾》堪称精品佳作了。(记者/郭 星)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