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剧卷土重来 横店又现“打鬼子”热潮
你知道去年进入80城市电视剧收视率前20名频次最多的演员是张嘉译、刘涛和贾青吗?你看过去年收视率最高的《父母爱情》吗?你知道去年播出电视台最多的电视剧是《火蓝刀锋》吗?近日,央视索福瑞副总经理郑维东通过一系列大数据解读2014年中国电视剧市场,他指出,目前电视剧题材高度集中,不利于节目创新和小类题材的发展。
4类题材占60%热播份额
根据郑维东提供的CSM80城数据,去年卫视频道(包括央视)的首播剧中,有5部独播剧收视超过2%,分别是《父母爱情》(时代变迁)、《湄公河大案》(警匪)、《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重大革命)、《武媚娘传奇》(历史故事)以及《因为爱情有奇缘》(言情),其中前3部都是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后两部则在湖南卫视播出。
除了独播剧,市场上更多的是拼播剧。拼播剧中总收视率超过3%的电视剧共11部,按收视率排名分别为《红高粱》(近代传奇)、《勇敢的心》(军事斗争)、《大丈夫》(都市生活)、《乡村爱情圆舞曲》(农村)、《一代枭雄》(近代传奇)、《离婚律师》(言情)、《爱情公寓4》(言情)、《我爱男闺蜜》(言情)、《我的儿子是奇葩》(都市生活)、《一仆二主》(言情)以及《青年医生》(社会伦理)。这些剧,基本上囊括了去年的热剧和大剧。
可以看出,经过多年的经营与观众培育,不同的电视台已形成不同的题材偏好,差异化与同质化同时存在。比如,湖南卫视47%的剧都是言情类,江苏、浙江卫视也偏言情,但分别只占26%、22%;北京卫视和东方卫视偏好都市生活,定位、广告规模相仿,因此2015年“一剧两星”时拼播剧就较多;山东卫视的热播剧多为军事斗争题材,而央视综合频道重大革命题材剧最多,占了26%。这些已形成基本定位的平台,一旦播出的剧目契合平台,便会达到较好的收视效果。
各种题材中,有4类题材在80城市收视前20名的剧目中加起来超过60%的比例,分别为反特/谍战(20.1%)、军事斗争(19.4%)、近代传奇(13.0%)和都市生活(11.9%)。郑维东指出:“目前我国的制播市场经过多年的供需调整与摸索,已经进入一种良性循环的状态,题材高度集中化容易造成跟风创作、扎堆播出,不利于节目创新和小类题材的发展。”
剧目减少总集数反增
自2012年达到近年来的产量最高峰之后,我国电视剧生产总数出现逐年持续下降的态势,去年共审批发行了电视剧429部共15983集,总部数持续回落,但总集数仍然维持在高位。记者注意到,虽说反特/谍战和军事斗争题材在80城市收视前20名的剧目中遥遥领先,但到了卫视平台,这两类题材却是寥寥无几,原因何在?那是因为这些剧多为中小成本制作、多在地面频道播出而不上星,这才造成总量多、热剧少的结果。
与国外相比,我国电视台数量庞大,有着央视、省级卫视、省级非上星频道、市(县)级频道等多个级别电视台,除央视和省级卫视外的频道,统称为地面频道。近年来资金雄厚的省级卫视收视份额逐步上升已达49.8%,挤占的是地面频道的收视份额,然而央视和省级卫视的频道数量有限、播出时长固定,造成大量的电视剧上不了星,只能靠众多地面频道来消化。
和上星剧相比,地面频道播出的剧投资不高、明星不多、质量偏低,但有着固定的收视人群,很多剧虽然没有知名度但收视率未必低,此前热议的“抗日神剧”便多出自地面频道。以上海地区的新闻综合频道为例,该频道常年播出反特/谍战和军事斗争题材(包括抗日剧、谍战剧、反特剧、特种兵题材等),无论播什么剧,收视率始终能保持在上海地区前列。
横店又现“打鬼子”热潮
事实上,谍战、反特题材去年遭遇政策上的悄然收紧,7~10月的“中国梦展映月”打乱了市场节奏,《风筝》《异镇》这两部原本已经排定上星档期的谍战剧临时被撤下,谍战剧悄然降温,基本只能通过地面频道或二线卫视播出。题材受限后,开机的电视剧迅速下降,记者注意到,执导过《黎明之前》的刘江目前拍摄的《黎明决战》就是反特题材,不过由于题材相对敏感,为了顺利过审,该剧引进了北京市公安局为共同出品方。
政策上的收紧,以及今年“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相关纪念活动规格升级,反特/谍战题材今年将大幅降温,取而代之的是一度被打压的抗日剧(多以近代传奇题材申报)和现代军旅类。去年下半年开始,横店又出现了各个剧组“打鬼子”的热潮。记者从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公开的备案公示中看到,今年一二月申报相关剧目就有《烽火女兵》《团长的长征》《走出军营还是兵》《国防生之烈火海洋》《烽火线》《衡阳47天保卫战》《林海雪原》等多部抗日题材作品。而去年的北京秋季电视节目交易会上,参展的电视剧中超过一半的新剧是抗战题材。刘江表示,抗日剧热是因为观众对于戏剧性有需求,而战争打斗是最充满戏剧性的,“但国内拍戏限制太多,公安戏不让拍后,大家只能一窝蜂转到民国时期去拍谍战、探案题材,等到拍滥了又挤到战争剧了,创作者改头换面疲于奔命”。
相对其他题材,抗日剧还具有题材相对安全、不像古装剧那样受播出比例限制等优点。业内人士表示,沉寂两年后,抗日剧今年卷土重来并不意外,不过之前被诟病的“抗日神剧”现象应该不会再现了。
(据《新闻晨报》)
- 标签:
- 编辑:刘柳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