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休闲生活  影视

《百家讲坛》风光不再 节目形式十多年不变

  • 来源:互联网
  • |
  • 2016-04-10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百家讲坛》主讲人、浙江大学博士于钟华近日为新书《问道王羲之》在京举行签售。相较于《百家讲坛》当年新书签售场面之红火,荧屏讲师们如今已走下“神坛”,黯然失色。出版方中华书局表示,如今《百家讲坛》系列书的起印量已从几年前巅峰期的百万册下滑到两三万册,签售现场冷落,不再有昔日之火爆,令人恍若隔世……

  地位岌岌可危

  《百家讲坛》最红时堪称“造星机器”,捧红了易中天、纪连海、于丹、袁鹏飞、阎崇年、马未都等一批专家型荧屏明星。阎崇年的《清十二帝疑案》创造了《百家讲坛》0.57%的高收视,纪连海的《历史上的和珅》更是创造了0.69%的最高收视。一时间,这些学者明星出场费甚至可与歌星、影星比肩。

  然而,时隔多年,《百家讲坛》不仅已经失去“造星”功能,相关图书不再火爆也在情理之中。纪连海向媒体透露,从去年10月份起,除了他讲的李莲英系列之外,“收视率再也没有超过0.1%”。有一阵,由于《百家讲坛》收视连续跌出央视10套所有栏目前十名,甚至一度传出停播传闻。

  当年,很多出版社都争抢《百家讲坛》主讲人的图书版权,易中天的《品三国》出版时,甚至举行了一场吸引全国出版社关注的无标底竞标,最终上海文艺社以55万的首印数和14%的版税夺得了《品三国》的出版权。当时《百家讲坛》其他一些主讲人的书起印量也在十万册以上,而如今能有两万就不错了,也有不少出版社为此亏本,印多了砸在自己手里。

  观众审美疲劳

  《百家讲坛》为何出现收视冷落,人们议论纷纷。《百家讲坛》主讲人翁思再认为,节目品位较高,但帝王将相说多了,选题变得越来越窄。《百家讲坛》学者说来说去还是那些人,新人难以出现,形式多年不变,再加上全国各地类似节目一窝蜂竞相模仿,时间久了,难免会让人产生审美疲劳。

  《文化中国》主持人今波说,《百家讲坛》当年之所以火,是因为国学热、学者明星、文化通俗化等元素的合力造成的。可是像易中天、于丹那样善于演讲的学者可遇而不可求。再说,有的学者即便很能讲,但学术界对这种通俗化的表达评价不高,甚至引来争议,不利于学术地位的提升。

  有业内人士认为,《百家讲坛》显得过于精英化、学术化,若将自己定位成更通俗化,更接地气,还可浴火重生。因为,老百姓对历史文化、国学知识的需求很大,这点,可从《十万个为什么》这套丛书发行量近一亿册并影响了几代人、从央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荧屏热播等现象中得到佐证。

  方式十多年不变

  与《百家讲坛》相比,《开讲啦》《青年中国说》央视另外两档讲坛类节目无疑更具互联网的新思维。

  《百家讲坛》是专家、学者“一桌、一人、一口”的自我演讲与单向灌输,10多年未变,既没有观众的互动环节,也没有彼此争论的空间。这束缚了大众思考,在“互联网+”给这个世界带来翻天覆地变化的今天,显然有点落伍。

  而登上《开讲啦》《青年中国说》讲坛的嘉宾都是现身说法,台下众多听众可与嘉宾积极互动、讨论甚至争执,并展开自由碰撞,这无疑比单向说教更具吸引力,更贴近当今时代,话题更接地气。由此可见,节目潮起潮落,其实反映了节目创新与守旧的巨大落差。

  (李贤达)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