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休闲生活  影视

国产电影瞄准音乐营销 高晓松:就是在学好莱坞

  • 来源:互联网
  • |
  • 2016-03-19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当下,音乐营销已成为电影工业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一首与电影契合的好歌不仅会在电影上映时辅助影片传达情绪、打动观众,也有可能增大电影的推广传播力度继而推动票房,经典的旋律甚至还能在多年后唤起人们对电影的回忆。那些好莱坞大片中总少不了一首佳作,比如一连三部《变形金刚》的主题曲都邀请了蜚声国际的林肯公园乐队演唱,迪士尼动画片《冰雪奇缘》的主题曲《Let it go》引发全球演唱热潮,被多达四十多种语言演绎过。而近两年国内许多热门影片也纷纷开始重视音乐部分,请来知名歌手演唱主题曲、插曲。

  细数过去一年里上映的热门国产电影,很多在前期宣传中会出现一个大牌歌手的名字:

  王菲为张一白的《匆匆那年》演唱了同名主题曲;

  沉寂十年的朴树再发声的《平凡之路》是韩寒《后会无期》的主题曲;

  汪峰演唱了《狼图腾》主题曲《沧浪之歌》;

  赵薇演唱了苏有朋执导的《左耳》的同名主题曲。

  有些主题曲是根据电影情节量身定做的,比如《左耳》找来金牌填词人林夕作词、艾美奖最佳音乐大奖获得者王宗贤作曲,赵薇因为和导演苏有朋的友情果断挎刀献声;汪峰作为《狼图腾》导演让·雅克·阿诺钦点的主题曲演唱者,通过对原著及电影作品的理解和之前在草原采风时的经历,写出了充满诗意的歌词。

  也有些歌曲是无心插柳,“意外”成为电影主题曲的。去年沉寂十年的朴树决定复出,正准备新专辑之际,韩寒到他家做客,韩寒听完朴树正在创作的《平凡之路》后提出要把这首歌用在《后会无期》里,并最终亲自为《平凡之路》填词。

  其实,适合的才是最好的。郝云为去年票房冠军《心花路放》创作了插曲《去大理》,电影是惹人发笑的喜剧,歌曲是文艺气息十足、略带沉重,导演宁浩称两者的契合度超高,“真正的喜剧一定是笑中带泪,在让大家笑出声的同时也给观众带来巨大的悲鸣感,《去大理》作为整部影片的插曲也将起到一定的催化作用。”

  √ 量身定做型

  代表作:《小时代4》主题曲《灵魂尽头》

  歌手代表:张惠妹

  点题歌词:很开心你终于来了,很安慰你终于来了。

  在演唱《灵魂尽头》之前,张惠妹和《小时代》的导演郭敬明并未见过面,这也是她第一次为电影量身定做音乐。“最初是经纪人说《小时代》的导演找我唱完结篇的主题曲。我一直在想完结篇是什么剧情。在我录《AMIT2》时,跟导演通了一个电话。根据他所说的,我知道这部电影的完结篇有一点悲,之后我就开始找歌,同时思考什么样的悲伤适合剧情,我也希望导演如果有自己的想法可以亲自写词,但他提议由我找人作词。”在众多选择中,由陈小霞作曲、姚若龙作词的《灵魂尽头》打动了张惠妹,“我反复听了很久,觉得就是它了,然后把小样传给导演。原本想导演应该会有修改,但他却说‘太适合了,我好感动,就是这样的’。”这首歌的小样一下子拿下了郭敬明,同样也打动了演唱者本人,“电影的歌曲配乐应该跟剧情契合,这首歌能让大家再进入剧情,听到歌就看到电影中的人活生生地站在眼前,那它就是成功的。录歌时我没有想技巧。唱到第12遍时,我的眼眶红了,浑身起鸡皮疙瘩。我先感动了我自己,我相信听的人,再加上电影的画面和故事,应该要拿着面纸去看电影。”

  √ 一拍即合型

  代表作:《何以笙箫默》插曲《默》

  歌手代表:那英

  点题歌词:不还手,不放手。

  《默》是那英和高晓松时隔18后的再次合作,也是那英暌违歌坛5年后的再度发声。尽管这首歌并不是为电影《何以笙箫默》量身定做的,但契合度之高是那英和高晓松的一致认同。

  那英五年未出新作,是因为找到感动自己的作品不容易,“我到这个年龄很难再感动了,其实也有很多好作品,可能换一个年龄段的人唱一定特别有激情,但到我就不是那么回事了。”这样一个对作品极其挑剔的人,却被一个年轻女孩的歌词打动了,“我首先接到的是《默》的词作者尹约用微信发来的歌词,写得就像我们这个年龄的人所经历过的一样,但尹约只是一个小姑娘。她下笔太狠了,狠到好像她和我们这个年龄的人遇到的感情一样,受到过那么多的伤害。而这种感觉和电影的情节契合得天衣无缝,好像是从天而降。这首歌就是我想要的,至于它能不能震撼到大家,让每个人都很喜欢,这是我不能预知的。但是高晓松在录音棚里几乎不说话了,我一看他不说话了,就知道这首歌成了。”

  对话高晓松

  

  旋律 是电影灵魂的一部分

  北京晨报:听说这首歌并不是为电影量身定做的?

  高晓松(《默》制作人):这要是命题作文,没准儿还真写不了,就是有感而发。词作者叫尹约,在美国读大学刚毕业,她写歌词、写剧本,写各种各样的东西,都写得很好。尹约跟曲作者钱雷并不认识,钱雷也是一个年轻人,他给我传了一个曲子,我一听觉得挺好,就发给尹约,让她写一个歌词试试,当时并没有要给《何以笙箫默》用,就是让那英唱,按照常规的单曲发。《默》那会不叫这个名字,我们对歌曲名字不太满意,也正在琢磨怎么拍MV。就在这首歌刚录完时,电影的两位导演找到了我,当时距离电影上映只有25天了。他们之前找了美国作曲家也弄了一些歌,但都觉得不太满意。我跟导演说,你们命太好了,这有一首刚出来的。我第一感觉是歌和电影太契合了,歌词上来就是“忍不住化身一条固执的鱼,然后沉默的在深海里”,除了歌名,歌词一个字没有改。

  北京晨报:正常情况下,一部电影找您做音乐总监,应该提前多长时间合适?

  高晓松:最起码也得提前四个月到半年。那英演唱的部分本来是贴在电影故事的高潮,结果贴完以后觉得特别好。最终《默》一个小节都没落下地出现在电影里,其实这种情况在电影歌曲里很少,一般都是来一小段。最后不仅歌曲贯穿在整部电影里,那个旋律也成为这部电影里的灵魂内容之一。当时是我带着指挥和乐手们,直接对着屏幕弹奏,效果竟然极其好。

  贡献 没有公式能算得出来

  北京晨报:您既是音乐人也是电影导演,您觉得一首主题歌能在多大程度上帮助电影提高票房?

  高晓松:这要是能有一个公式就太好了,大家都能算出一部电影票房多少归这个多少归那个。我觉得不能割裂开看一个东西,电影就是一个完整的作品,里面包含了各种各样的元素。不过从推广上说,歌好、唱歌的腕儿大,肯定是有一些作用的,但我没计算过,尤其我自己不是投电影的商人,我只是拍电影的人,我希望我的电影能遇上最适合的歌曲。

  北京晨报:那反之成立吗?一首歌搭上一部各方面条件都比较好的电影会更好地推广?

  高晓松:会推动,最基本的就是推广资源加倍了,原来电影也要推广,音乐也要推广,现在是合并到一起。就像这次一样,两个一起来。是电影能帮到歌、还是歌能帮到电影,最终要看契合度以及歌本身好不好。

  北京晨报:所以即便是搭上了电影,一首好歌还是值得花更多人力物力去推广?

  高晓松:对,在电影没有进来之前,我们就都计划好了,《默》的MV起用了《一步之遥》的摄影指导、美术指导、灯光指导,这个班底可以说是中国最好的,他们都签给了姜文的公司,我们就专门去姜文工作室,跟老姜开了一下午会。为了拍好手语这部分,我们先找了一个真正的手语老师作指导,但做出来不美,就请了高津艳子,是大师级的。

  市场 把缺失环节渐渐修补

  北京晨报:现在大家总说音乐市场不好,还投入这么大?

  高晓松:我们有这么差吗?说现在音乐市场不好,其实就是说原来音乐市场太好了,多烂的一首歌塞到一张专辑里,放在B面搭着都能一块卖。烂音乐没市场,好音乐永远有人喜欢。这回是我入行20年见过最大规模的一次单曲宣传。除了网络,全国所有机场、高铁、车站、一万多家卡拉OK,都是同步播出,一天砸进150万。怎么把钱挣回来我不知道,但我觉得值得。

  北京晨报:从这两年开始我们的电影开始重视在音乐方面进行营销,为什么之前有很长一段时间这部分是缺失的?

  高晓松:其实我们原来出现过一个电影跟音乐特别契合的黄金年代,就是在《橄榄树》、《是否》、《一样的月光》流行的那个年代,那时音乐和电影互相推动的能力非常强。后来进入特别差的年代,港台发起了卖掉片头和片尾位置的方法,每张唱片推的时候直接去买片头或片尾,只要你有钱。结果导致音乐跟电影很不契合。1993年《睡在我上铺的兄弟》在台湾推广,就是买的《包青天》的片尾曲,我当时就傻了。但公司的人说《包青天》好几十集,那这首歌就每天都能听见一次。事实证明这个方法很失败,在此后十几年里电影和音乐直接分家了,陷入一个契合度的低潮。最近几年因为电影票房好了,不需要像穷的时候卖片头、片尾了,所以又能回到那个好的时代,在电影里用最适合的歌,我们都非常高兴。

  北京晨报:电影音乐的营销在好莱坞是什么状况?

  高晓松:我们现在学的就是好莱坞的那套东西。不同的是好莱坞的电影公司和音乐公司往往是同一个公司。它们有我们没有的大产业。我们既没有像CAA这样的大型经纪公司,也缺少一种叫做“music superwiser”的职业,这个在中文里叫什么我不知道。“music superwiser”可能会根据电影的需要找五个人为电影写音乐,而我们现在处在原始阶段,可能就是找一个作曲,把电影里的音乐都包了。但这个产业正在不断发展,我猜我们很快也会到这个地步。

  记者 王琳/文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