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休闲生活  影视

中国电影仍需海外推广 海外票房仅占内地票房6%

  • 来源:互联网
  • |
  • 2016-03-19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一面是火焰,一面是海水。

  不可否认,本届戛纳电影节上,双双入围主竞赛单元的《山河故人》和《刺客聂隐娘》是华语电影之光。但冷静下来你会发现,其实两部影片的导演贾樟柯和侯孝贤,都属于少数“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华语导演,他们擅长的就是文艺片,但在中国电影市场上,单从影片的票房产出来看,两位导演的表现就不那么尽如人意。

  一方面,近年来中国电影市场的牛市,让一大批身缠万贯的华语电影片商,在电影节上春笋出头一般大肆烧钱,力求博出一把曝光度;另一方面,真正属于中国观众的中国主流电影,尤其是在国内取得过辉煌票房成绩的电影,在海外几乎无一例外全面遇冷。不论本次戛纳金棕榈大奖是否落入华语片手中,中国电影海外知音难寻,已经是当下中国影人的共识。如何才能真正让中国电影走出去,我们前方的道路并非一马平川,中国电影人任重而道远。

  【中国有钱】

  近些年,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繁荣,中国电影资本在国际市场上也越发被人关注,具体放在戛纳电影节上,就是中国电影与电影节本身之间的相互需求与相互利用关系愈发紧密。

  举个最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场刊。记者了解到,每年戛纳电影节期间,包括英国的《银幕》、法国的《法国电影》和美国的《好莱坞报道》等业内杂志,每天都会出一期刊物,主要介绍来参展、参映、卖片的各国电影,就是宣传语中所谓的“戛纳场刊”。就本质上来说,就是以提供电影节资讯和商业信息为主的杂志,换句话说,给钱就能上封面。

  今年就有两部中国作品登上了场刊的封面——陈可辛导演的《李娜》登上了《好莱坞报道》,李蔚然导演的《封神》则登上了《银幕》。而在此前,占据这些杂志封面的中国电影,包括了《西游记大闹天宫》、姜文的《让子弹飞》和《一步之遥》。

  记者就此连线了身在戛纳采访的《南方日报》记者郑照魁。郑透露,对于中国电影人来说,上戛纳场刊是一个“很实惠,很便宜,很有效果”的操作:“中国电影登上国际权威杂志封面,在很多人看来都是一种实力的体现,通过这样的场合扩散到国内,业内和媒体对于影片的期待值会大大增加。”

  记者同时了解到,登上电影节场刊的价格,其实远比想象中的便宜。根据去年的消息,登上场刊封面和封底的广告价格一期在15万人民币左右。今年场刊公布的价格没什么变化,但由于汇率的波动,折合成人民币反而更便宜,据了解,今年上场刊“露一次脸”只需要12万。但这个价格放在国内,不管是放到平面媒体还是网络媒体,所能起到的传播效果,显然不如在场刊上等广告更加引人注目。

  而正是通过这种“烧小钱办大事”的模式,中国电影在戛纳电影节上关注度,比几年前明显要提升了几个档次。另一方面来说,一向以艺术标榜的戛纳电影节,在强大的金钱攻势下,也作出了商业上的妥协。

  【任重道远】

  中国电影海外推广仍需发力

  2014年中国电影总票房达296.39亿元,同比增长36.15%。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产电影的海外票房收入:18.7亿元,虽然同比增长32.25%,但相对于内地市场,这一收入仅占内地票房的6%。

  同样拿出频频产出票房神话大片的2013年举例:这一年国产电影集体发力,《人再囧途之泰囧》票房12.66亿元;《西游降魔篇》12.45亿元;《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7.26亿元。但根据权威机构的统计数据显示,《致青春》和《泰囧》在美国的票房分别只获得了9990美元和5.7万美元。《让子弹飞》在国内获得了1.11亿美元的票房,但在美国的票房仅有6.3万美元。

  虽然近年来,以贾樟柯、王全安、刁亦男、侯孝贤为首的文艺片导演,纷纷拿出过硬的艺术作品,在国际影展上给华语电影增加分量,但作为中国电影的“主动脉”,国产商业电影在国内票房榜上“笑傲江湖”,却均在海外折戟沉沙,这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在百年中国电影史上,曾经有过几次辉煌,20世纪30年代和80年代都曾有过与国际接轨的繁荣迹象。在成为世界最大卖场之一的当下,除了像戛纳、威尼斯、柏林这几个主打艺术的电影节之外,中国电影却在海外失去了基本认同,其中的症结在哪里呢?

  不少中国电影的业内人士指出:中国有着世界上最活跃的市场,却同样有着最不科学的电影审查制度,这也是阻碍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重要原因,因为有大量雷区,使中国电影类型单一、题材重复、远离现实,同时又缺乏想象。同时,中国电影总体上叙事手法陈旧、观念和语境过时,和国际电影市场接轨程度低,这一切必然使中国电影很难占有国际市场。

  原中国电影海外推广公司总经理,现任新影联影业总经理的周铁东此前接受记者采访时,就一针见血地指出,是“文化传播的弱势,中国电影在世界主流市场没有需求”。“中国要传播自己的文化软实力,必须借船出海,而好莱坞堪当首选。好莱坞因此而投我所好,便完全可以形成一种各得其所的双赢格局。”周铁东认为,目前中国电影的国际文化传播依然处于弱势,世界电影市场的主流仍然是美国电影。“走出去”并不是要跟好莱坞抗衡,而是在美国电影剩下的10%的市场份额中跟其他国家竞争。因此,只有合作与合拍才是中国电影“走出去”的主旋律。

  快评

  除了“获奖专供”

  敢不敢拍点别的

  记者梅冬妮

  第68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从众星亮相红毯那的一刻起,就注定2015年的戛纳是华语电影人的“大年”。纵观今年华人电影人在戛纳的表现,初次亮相时,我们记住了范冰冰的美还有张馨予的匪;美美哒的亮相之后,是主竞赛单元两部华语影片的全球首映,《山河故人》以及《刺客聂隐娘》为人津津乐道。加之电影节主席皮埃尔·莱斯屈尔的一句,“我看好戛纳电影节与中国的合作”,让一票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影迷们,已经提前准备好了香槟和派对,坐等庆祝时刻的来临。

  “中国电影的发展正走在创作日益丰富、更加多样化的道路之上”,果真如莱斯屈尔所说吗?如果把他请到本地的影院里实地考察一下,你们确定莱斯屈尔不会被排期满档的好莱坞英雄们炸晕,又被无尽无聊无水准的国产青春片亮瞎双眼?现实很残酷,一票人马杀去戛纳抢奖杯,另一帮留在本地抢票房。

  戛纳这块华语片的福地,对华语电影友好的历史由来已久,不少导演真是一步一个脚印在戛纳打下了自己在盗版碟市场的号召力。回顾一下过往在戛纳打下名声和天下的华人导演们(由以90年代获奖代表为主),近十年来影片无论是产量还是质量结果都不尽如人意。荣耀留给过去,苍白书写当下。

  纵然受到一些难以名状的客观环境的制约,使得“获奖专供”题材很难和普罗大众见面,导致现实是没了“获奖专供”电影也就没了可以创作的题材。

  获奖本是件锦上添花的喜事,若做电影都变成闯关打怪加经验值,人人都背负着推动电影历史的雄心壮志,个个盼望着在电影史上名留千古,好电影多不了,电影繁荣长久不了,更别提赶英超美出一个世界一线的电影产业了。

  记者邱晨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