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评:老一代与新生代导演完成了“交接”
7月18日,中国电影单日票房高达4.35亿元,而带领暑期档进入这种疯狂境界的是《捉妖记》、《煎饼侠》、《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三部影片,三位导演的平均年龄只有34岁。在高涨的观影氛围中,陈凯歌导演的《道士下山》却已经难以成为市场注目的焦点。这个舞台已经被拥有另一种思维逻辑、说着另一种话语风格的新生代电影人所占据。可以说,中国电影真的翻页了。
与《小时代》、《栀子花开》等青春电影相比,《道士下山》的水准要强很多。但是,《道士下山》的票房目前近四亿,与《栀子花开》平齐,不如破了5亿的《小时代4》。是什么原因造成《道士下山》的费力不讨好?肯定不是因为道教协会的抗议,而是因为中国电影观众已经发生了改变。
当下的中国社会,90后的观众迅速成长,他们的生存环境更为喧嚣、更迷茫。面对巨大的压力,他们尚未成熟的心智却比以往一代人更脆弱,他们还在睁大眼睛好奇于这个世界,不能对人生进行更为深刻的反思。由此,他们需要的电影娱乐是直白、简单、轻松的,一定要贴近现实生活,因为只有在这种日常生活境遇的相似度中,他们才能够安放自己暂时无法实现的梦,才能与自己的挣扎疲累有一番和解。也由此,萌萌的胡巴、悲情的孙悟空都折射着他们心底获得抚慰与治愈的渴望,而《煎饼侠》不用动脑只需要笑的情节,则满足了他们全然释放排空自己的目的。《道士下山》显然不具有这种对于90后的亲和力,陈凯歌导演用这部影片表达着自己的精神诉求,虚幻的宗教、虚假的武功,虽然在人文上别具境界,但是,这种刻意的“高级”在阅历尚浅的年轻观众看来,只是一种矫情。
以1984年的《一个和八个》为起始,张艺谋、陈凯歌等第五代导演便登入中国电影殿堂,从此身居“大导演”的显赫之位。他们用美学思维的革新和文化反思的探求促成了中国电影在世界的绽放。然而,对于国际声誉和商业利益的追寻,也使第五代导演热衷于打造形式优于内容的大片,渐渐失去了拷问生活的能力。虽然每年的作品都备受关注,但《十面埋伏》、《无极》、《金陵十三钗》等作品却都陷入了自我的迷恋与纠结的怪圈。而另一位商业领军人物冯小刚导演的喜剧也越来越令观众失望,已经失去了家常般的温情,从成全观众变成了成全自己。
前几年的中国电影市场,观众一年就翘首等待这三大导演的作品,但是,岁月更迭,终有转变的时刻。近几年银幕数激增,新导演的作品更加多元化,观众也有了更大的选择权。于是,大导演、大明星、大场面已经不再是唯一的生存出路,中国电影依靠一两部影片支撑的金字塔结构已经变成了一个更厚重的梯形结构。
“得观众者得天下”,这曾经是冯小刚导演的信条,但是冯导似乎暂时忘记了。虽然中国电影还没有达到揭示人性的深度,甚至达不到叙事的流畅,但是,在高冷的陈凯歌导演、唯美的张艺谋导演之外,至少还存在着洋溢着浓郁生活气息的更多的电影可能,它们预示着本土市场更为广阔的空间。
这个夏天,老一代导演与新生代导演完成了一种由时间迁变的“交接”,但这并不意味着大导演们应该停止创作,相反,中国电影与观众在成熟度上都缺少火候,大导演们的作品依然具备镇守中国电影品质与良知的魄力。中国电影在新鲜与坚守之间需要达到一种平衡,来扶助并不完美的中国电影走得更谦卑、更理性、更健康。(记者 肖扬)
- 标签:
- 编辑:刘柳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