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休闲生活  娱乐

碰瓷 女司机被刚买回家的明虾刺了一下 64岁大妈可能要截肢新员工工作心得

  • 来源:互联网
  • |
  • 2017-08-11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浙江在线8月10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唐梦霞 通讯员 徐尤佳 周银燕 严敏)8月9日下午,记者赶到杭州市中医院的时候,64岁的黄大妈还在昏迷中,她肯定想不到,一只明虾居然能危及她的生命。

  “就在一个多小时前,我们刚刚进行了一轮抢救,把她从鬼门关拉回来,但还没有度过危险期。"杭州市中医院外一科副主任医师王凯诚说,就当时情况来看,不排除有截肢甚至死亡的可能性。

  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一周前,黄大妈的老伴一早到菜场买了些明虾回来,准备中午烧给两个外孙女吃。当时,老伴拎着装明虾的塑料袋进了家门,与黄大妈擦肩而过,一不小心,黄大妈的右手虎口的位置,被塑料袋里的明虾刺了一下。

  “当时只是流了点血,她没当回事,把血挤挤掉就去忙活了。”黄大妈老伴跟记者说,但没想到,下午这个位置就肿起来了,傍晚腿也不自主地发抖,第二天人开始发烧,于是家人把她送到安徽黄山当地医院治疗。可伤情并没有起色,伤口肿得厉害,医院建议她尽快去杭州救治。

  9日凌晨3时20分,黄大妈一家从黄山驱车赶到杭州市中医院急诊。“入院时,患者意识还是清醒的,但人很虚弱,右手从手背到手肘肿得厉害,颜色变乌青,伤口处已经大面积感染、破溃流脓。”当时接诊的谢悦医生告诉记者,血常规检查白细胞值很低,已经发展脓毒血症,入院后很快陷入昏迷状态。

  王凯诚医生分析,可能是因为伤口被明虾刺伤,感染了某种细菌。细菌通过创口进入血液,引起脓毒血症。至于黄大妈到底感染的是哪种细菌,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化验。

  “鱼、虾、螃蟹、贝壳类等水产品有很多细菌,比如淋球菌、阴沟杆菌、葡萄球菌甚至还有海洋创伤弧菌。如果接触水产品时不小心被刺伤,或是手上本就有创口,就有感染的可能。"

  王凯诚说,当然,一般如果是抵抗力正常的人群,发生严重感染的可能性并不大,但是对于抵抗力差的人,或是有一些基础疾病的人来说,危险系数就变大了。

  黄大妈本来身体底子就不好,她有10年的尿毒症病史,一直在做血液透析治疗,而且心脏也不好,四五年前查出房颤。这次扎伤的部位是右手,刚好是她进行血液透析置管的那只手,本身血管通路不大好。可能这些因素综合影响,导致一只明虾就能使她严重感染。

  王凯诚医生提醒大家,清洗水产品最好戴手套,万一不小心被海鲜扎伤,要用酒精或碘伏做伤口消毒,还要注意不要让伤口碰水。另外,海产类食物一定要煮熟煮透再食用,这样才能避免细菌中毒。

  【浙江新闻+】

  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

  你准备好了吗?

  夏季是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高发季节,由于天气炎热,各种病原微生物容易滋生繁殖。

  下面请杭州市疾控中心专家带你认识下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真面目,让大家提前做好防范,清凉又健康度夏。

  细菌性食物中毒以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急性胃肠道症状为主,部分可有发热、腹部阵发性绞痛、粘液脓血便或水样便,吐泻严重者可发生脱水、酸中毒等。大多病程短、恢复快、预后好。潜伏期大多为数小时到数十小时,最快的发病时间是在进食后半小时,超过72小时的病例可基本排除细菌性食物中毒。

  我国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病原菌以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蜡样芽胞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致泻大肠埃希菌和变形杆菌等为主。

  副溶血性弧菌:为一种嗜盐弧菌,广泛分布于海水、海底沉积物、鱼贝类等海产品以及腌渍食品中。不耐热,56℃加热5到10分钟即可死亡。主要通过未煮熟的污染海产品侵袭人类。其生存能力强,在抹布和砧板上能生存一个月以上,因此在烹调海产品时要注意清洗用具,避免污染到其他即食食品中。

  金黄色葡萄球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当携带肠毒素基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了食物并大量繁殖后,可产生肠毒素而引起食物中毒。这种肠毒素一旦产生耐热性极强,即使食物再加热也不易分解。常见的易被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的食品有奶、肉、蛋及其制品、含有乳制品的冷冻食品等。此外,剩饭、油煎蛋、糯米糕及凉粉等因污染金黄色葡萄球菌而引起食物中毒的事件也有报道。

  沙门氏菌:分布广泛,在自然环境中存活力较强,耐低温,不耐高温,煮沸则迅速死亡。沙门氏菌通过多种途径污染食物,如通过动物粪便直接污染食物,或者通过刀、砧板、购物篮、厨师的手等交叉污染食品。常污染肉、蛋、奶、水果、蔬菜、甚至花生酱、罐头等包装食品。除了引起食物中毒外,伤寒和副伤寒传染病也是由沙门氏菌引起的。

  蜡样芽胞杆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常存在于土壤、灰尘、污水和谷物等农作物中。蜡样芽胞杆菌产生的呕吐毒素是引起食物中毒的主要致病物质。引起的食物中毒食品多为隔夜米饭、米粉、甜酒酿、剩菜、甜点心及乳、肉类食品等。含淀粉高的食物更容易产生大量的呕吐毒素,而且一旦食物中繁殖了一定数量的蜡样芽胞杆菌,即使放入冰箱也会产生呕吐毒素。中毒食品常因食用前保存温度较高和存放时间较长,食用时加热不彻底,但大多无腐败变质现象。

  致泻大肠埃希菌:存在于人和动物的肠道中,通过被粪便污染的土壤和水等来污染食品,或者经过带菌者的手、被污染的器具等来污染食品。通常窝藏于各类熟肉制品,其次为蛋及蛋制品。

  变形杆菌:广泛分布于水、土壤、腐败有机物等自然界和人与动物肠道中,是一类条件致病菌。主要中毒食品为含有大量变形杆菌活菌的熟肉制品和凉拌菜。

  如何预防?

  1. 选购包装好的食品时,要注意包装上的有效日期和生产日期,不购买过期食品,不使用包装破损、外观、气味有异常的食品。

  2. 不吃腐败发霉的食物。

  3. 煮食用的器皿、刀具、抹布、砧板需保持清洁干净;加工、盛放生食与熟食的器具应分开使用。加工、贮存食物一定要做到生熟分开。

  4. 烹调时,必须将食物煮熟煮透。

  5. 食物煮熟后尽快食用,进食时间最好不超过2小时。

  6. 所有熟食和易腐烂的食物应及时冷藏(最好在5℃以下),并在下次食用前煮熟煮透。

  7. 经常洗手,每次处理食物前、每次上厕所后,都应用肥皂(洗手液)及清水洗净双手。

  8. 保持厨房所有工作设备表面洁净,经常清洗和更换抹布,保持砧板干燥不发霉。

  9. 防止蝇虫鼠类接触食物。

  10. 使用干净安全的水源制备食物或饮用。

  误区一:“有坏味的食物,烧开煮一煮就可以吃了。”

  事实上,有些细菌可以耐高温(如形成芽孢),即使细菌被高温杀灭,但在食物中繁殖时所产生的肠毒素或呕吐毒素,可以耐100℃以上的高温,加热并不能完全被破坏。故变味食物就是蒸煮后再吃,依然有使人中毒的危险。

  误区二:“细菌怕盐,因此咸肉、腌鱼等不用消毒。”

  实际上,有些病原菌有很强的耐盐性,因此,腌腊食品同样存在隐患,严格消毒仍是必需之举措。

  误区三:“冰冻、冷藏的食物很干净。”

  一般来说冰冻能使大部分细菌失去繁殖和生长活力,但是一旦复温,其中的致病菌又能大量繁殖。还有一些致病菌(如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即使在冷藏的低温下也能繁殖,故食用冰冻、冷藏的食物也不能大意,家庭的冰箱应做到分区存放,定时清理清洗。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