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跑吧!兄弟呢?高收视率的综艺节目到底为何相继改名
3月13日,浙江卫视《奔跑吧》微博发布消息,《奔跑吧兄弟》全新升级,更名为《奔跑吧》。记者注意到,从去年到今年,中国收视率最高的几个品牌节目,《中国好声音》《我是歌手》均不得不更改名称,这么多综艺节目为何都要更名呢?
究其原因,尽管细节各不相同,但共同点就是——以上节目均放弃了购买国外电视制作机构推销的节目模式,转而进行原创研发,制作知识产权百分之百属于中国电视人的全新节目,却因境外模式方,无法使用自己命名、自己打造多年的节目品牌。
这里出现的悖论就是:中国所有省级卫视均属于国有,这些电视节目的中文名称也都是中国电视人自行命名并在国家备案,可是,在这些节目品牌由各大国有斥巨资多年打造并最终进入原创模式制作阶段之后,却连自己的名字都保不住,境外资本进入中国电视制作领域是被明令的,可如今境外资本反倒可以持有中国广电制作领域诞生的中文节目品牌,这显然是不合理的,也是国有资产的重大流失。
美国亚太研究院执行长、大学院、知识产权学院访问教授孙远钊曾对所谓的电视节目模式作出详细分析,他分析道:虽然人们通常能够到不同的“电视节目模式”,例如,现场歌唱比赛(如《中国好声音》)、男女媒介配对(如《非诚勿扰》)、亲子感情(如《爸爸去哪儿》)等等,而且在娱乐影视的产业,这也早已成为业内通用的一个名称,然而在法律上,无论是国内或国外,这迄今却还没有形成明确的定义。
这是因为一个节目的所谓“模式”,其中可能包含了如规则、人名、地点、节目名称、宣传口号以及其节目制作上的其他多种要素,诸如场景布置、音乐、计算机软件、灯光、主持人和参加者的特征与互动模式等等。这些因素的组成与互动都会影响节目的结构、本质、特征和表现等。再加上之前已提及所谓的模式其实是涉及到动态性的流程,可以因时因地不断制宜、演进与调整,如何从单一的作品来给予定义便有一定的困难。英国曾经考虑对于电视节目模式直接给出一个“模式权”,但最后则是无疾而终。其中最大的顾虑是:在政策上如果赋予某种“模式权”,就形同让任何人都可能对于一些基本的思想、概念乃至整个特定类型(如上述的男女媒介、歌唱比赛、才艺竞赛等)享有变相的垄断,反而会严重文化创意的开展。
事实上,在中国电视制作的历史上,使用同一名称制作不同模式的节目,或者使用不同节目名称制作同一模式的节目,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前者例如《中国梦之声》接连制作多年,模式却相继更换了三种,分别是从国外模式方那里购买的偶像选秀节目、原创的歌手竞赛节目以及原创的素人挑战明星节目。后者例如国外模式节目《X Factor》,在辽宁卫视和湖南卫视相继,中文节目名却分别叫《唱响》和《中国最强音》。究其原因,主要就是所有国有电视的电视节目名称,均必须自行命名,并且由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使用。而在制作节目的同时,所有国有也斥巨资对这一节目名称做大量的广告投放和品牌宣传,其品牌价值理应归属于各大国有。然而自去年以来,接连发生的多档高收视节目改名的事件,显然是了这一基本原则,导致品牌价值巨大的国有电视品牌反而被境外资本持有。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为“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信息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