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今天悄然离世抵不过一条八卦新闻!
一等功臣狄国平今天去世。我的朋友王伟功是狄国平的战友,他写了这篇感人至深的文章。前不久,我、伟功、崔永元、張勇一起去麻粟坡烈士陵园祭奠。路上,伟功给我们介绍了狄国平的事迹,崔永元说马上给他做口述历史。电话打给狄国平约好病愈后采访。
老山地区层峦迭嶂,植被茂密,天然溶洞并不罕见;但这个敌军眼皮下的洞穴,被我军指战员意外发现并巧妙利用,犹如诸葛亮草船借箭,鬼使神差,演绎出一场有勇有谋、孤胆桀骜的基层指挥员,出敌制胜、减少伤亡、跌宕起伏的大惊大喜!
这个来自鱼米之乡的汉子,有着苏南人特有的细腻。临战前,在对突击队魔兽般超负荷、超耐力体训的同时,他特别训练了突击队员抵近侦察的实战能力,而且事必躬亲,不放过每一个细节。他笃信“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尽力查明并扫清进攻障碍的同时,他始终在努力寻找降低伤亡的缓冲区与支撑点。
战前三天的10月16日,狄国平与9连长黄朝耀及部分战斗骨干,最后一次对拔点目标——越军55号阵地进行抵近侦察,他们潜伏到了距敌仅百米的1号无名高地。狄国平还不甘心,他轻声询问俯在身边的排长任长军:“敢不敢再向前靠近一点?”任长军答道:“你说敢,我就敢!”于是,狄国平让9连长黄朝耀带领其他人继续观察,他带领排长任长军和工兵班长孙建民,悄悄潜行到了敌2号无名高地。
这里距敌人仅70米,越军的说话声清晰可闻。为判明并排除敌人埋设的地雷,狄国平三人从2号无名高地滑至敌55号高地脚下,孙建民用探雷针探雷,狄国平用匕首排雷,任长军则利用大山石侧身掩护作警戒。
时间分分秒秒在流逝,潜伏在1号无名高地久等不归的9连长黄朝耀,渐渐焦躁起来。他派人分头寻找营长狄国平三人,却渺无踪影。为防暴露目标并保持战斗力,经请示师前指,黄朝耀只得带领其他人员于午夜返回了老地房大本营。
负责指挥这一行动的副师长赵文泷见侦察小分队没能完整归来,带队的营长狄国平三人竟去向不明,心里十分恼火。但大战临近,他不便发泄,只暗自咒骂。听到消息的突击队员们则沉不住气了,甚至冒出最坏的猜想;营部卫生员殷书照,失控地抱住9连长黄朝耀哭喊道:“你还我营长,还我营长啊!”黄朝耀有口难辩,委屈、懊恼、自怨自艾,一齐涌上心头,只能缄口不语。大战临近先丢将,一时间,整个3营陷入一片莫名的感伤之中。
而此时,狄国平则带领任长军和孙建民,在探清地雷埋设情况后,因时间已晚,不便返回1号无名高地,就临时改变了返回路线。他们决定从谷底向我方--41号阵地撤退,顺路再探察一下谷底的情况。正行进间,狄国平一脚踩空,猝不及防突然滑倒,任长军眼疾手快,急忙伸手紧紧抓住了他。狄国平稳住神情,定睛细看一番,又回身向他踩空的地方慢慢摸去。他扒开密密麻麻的草丛和藤条,一个严密遮盖在植被下一米见方的洞口显露了出来!
狄国平示意探一探。任长军会意,他先折了两截竹竿,陆续投进洞里,“咣--当--当”的空洞回声,表明洞内空间还不小。任长军把狄国平递来的照相机挎在脖子上,攥紧洞口的藤条,慢慢滑进洞内。没有光亮,他借助照相机闪光灯的照明,任长军对洞内情况一目了然:这个天然溶洞,面积居然像个小礼堂!他兴奋地探出头来报告了情况,营长狄国平和孙建民随即也滑了下去。他们在洞内观测、拍照,用步幅丈量,天哪!这个隐蔽的地下溶洞,几乎可以容纳400人!
如同发现了新,狄国平心中涌起难以抑制的兴奋和喜悦。在敌人眼皮下的这个天然溶洞,对即将进行的作战太重要了!——它既是我军进退缓冲的支撑点,更是置敌于死地的潜伏区,真是个天赐良洞啊!狄国平立刻命令任长军和孙建民,绘制行程路线,标注洞口特征,将植物、地貌等一一记下,并将此洞命名为“无名3号洞”。
当他们三人灰头土脸,作战服被荆棘刮得褴褴褛褛,回到营区时,已过凌晨一点。这时如坐针毡、苦苦等待的赵文泷副师长听了汇报,瞬间豁然开朗、怒火全消。他难以抑制自己的兴奋!从心底冒出一句:“毛爷爷,这一仗狄国平胜定了!”随之,竟禁不住泪流满面。
三天后的10月19日凌晨3时整,我拔点突击分队第一突击群,在营长狄国平带领下,自右翼向敌55号阵地秘密进发了。因为情况突变,路上并不顺利,运动距离仅1.6公里的行程,竟用了8个小时才到达指定位置,比预计时间推迟了2个多小时!难怪突击队8班长周旭阳发牢骚说:“怎么选这么难走的路,每走一步都要劈藤砍枝。”的确,这条路不仅藤蔓缠绕,遍地蒺藜,石笋石棱,还有湿滑的苔藓,大家只能缓慢爬行。
虽然预选了多条进攻路线,但最终却用了一条最难行进,却最不易被敌发现的隐秘通道。行进难度陡然增大;但主要原因却是:神秘的“无名3号洞”找不到了!
根据战斗预案,12时整,全线重点炮击开始,各兵种、各分队的保障协同,均以此时刻为准,这简直就是一个雷打都不能轻易更动的基准时间。但直到还差10分钟就要开炮时,师前指突然接到182团前指来电:“请求推迟炮击开始时间!”赵文泷副师长强作镇静,问了一句:“为什么?”“狄国平没在指挥位置,不见了!”团长彭勇吞吞吐吐,未敢直言道出真情实况。
这无异于一声惊天霹雳,赵文泷怒从心头起!临阵了,箭在弦上,又一个关键时刻,营长狄国平再次擅自行动,简直是哪壶不开提哪壶啊!真是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尽管沿途披荆斩棘,他带领右路突击群进入无名3号阵地地域时,并不算太晚。但那个从天而降的“无名3号洞”却和他玩起了“捉迷藏”!三天前,他毕竟是无意之中踩陷洞口,意外发现的;待到他们侦测结束离洞时,天已一片漆黑。在那个年代,根本不具备GPS、北斗等先进定位装备,全凭肉眼看、头脑记、最多用笔画个简图,一句话——都是靠人的直觉和经验;况且,在敌军眼皮底下,又只能佝偻匍匐身躯,不可能任意放眼观测;同时,战场纪律严格规定,不允许预设、放置任何标志物作为标的;再加上今天正式出发前临时更改了接敌的新通路……一系列因素,积聚成了方位误差,使一向精明的苏南人狄国平,此时真的一时“找不着北”了!
狄国平与众不同之处,是他遇到意外时,出奇的冷静,而且执着!作为战地指挥者,他原本可以随机应变,改入洞潜伏为草丛潜伏;其实在没发现“无名3号洞”之前,预设战术就是草丛潜伏。但此时头顶千钧重负的狄国平,竟能无比清醒地静下心来想道:在茂盛草丛中潜伏,虽然隐蔽效果也不错,但在植被如此繁密的地区,当弹如雨下之时,必定战火肆虐,难免把漫山遍野烧成一片火场。军史上的英雄邱少云、现实中第十侦察大队“3.18行动”中的侦察员,都曾无奈地葬身火海,那是多么沉痛的前车之鉴!狄国平暗自思忖——“无名3号洞”虽是意外发现,却是上天所赐,即使没有回天之力,也必有入地之功,怎能轻言放弃呢?!一定要在攻击发起前找到洞口,不负天地大自然的恩典,更不能辜负突击队战士们父母的殷切期望,但凡能少牺牲一个人,就一定要从战场上多带回去一个人!
他匆匆向9连长黄朝耀交赋了代行指挥权,便领着通信员韩胜和继续寻找“无名3号洞”。沿途地雷密布,狄国平心里再急,也无法信步穿越。他二人只能徒手攀爬,小心翼翼地摸索前进。他绞尽脑汁地挖掘记忆中的地形地貌,甚至期望再次意外踩陷洞口,哪怕掉进洞里摔一下呢!中途,几次发现类似地貌,一阵窃喜过后,失望随之而来。但他竟沉着到这样一种境界:始终就没出现过一丝一毫放弃的念头。寻洞的过程,使他们耗费了太多的时间。但上天的恩赐终究是属于狄国平和他战友们的,终于,在又一处类似地貌区,“无名3号洞”被找到了!狄国平强力掩饰住兴奋,赶紧让通信员韩胜和原路返回突击群暂时集结地,通知9连长黄朝耀立刻带突击群进洞隐蔽。
而狄国平并没有急于进洞独享片刻安宁,他居然单枪匹马,又在敌人鼻子底下穿过丛深密林,向东摸到了左路突击群所在的无名6号高地。看到自己隐伏的兵一切安好就绪,才放心地返回“无名3号洞”。他秉性中与生俱来的,还是苏南人那种近乎过分的细腻:一刻看不到自己的兵,就一刻放不下心来;看到自己的兵,没把退路选好,也不放心!要想得到狄国平这个营长的满意,绝非一件易事。冷兵器战争时代曾推崇身先士卒,狄国平成了现代战争中颇具古典风范的基层指挥员。
当他最终风风火火赶回“无名3号洞”,归位到属于他的营连合一指挥位置时,距炮火发射的12时,仅差2分钟。
超出原定计划之外的,是狄国平的右翼突击群队员们,此时隐蔽在了一个格外安全的潜伏区域——“无名3号洞”!
炮火准备阶段,突击队员们在“无名3号洞”内以逸待劳,迅速涤荡了一路奔波的疲惫。白安周津津有味地吃起了特供的巧克力,据说这是美军的食品。在洞内近一小时的安然休息,使突击队员们焕发出亢奋饱满的斗志。
随着炮火延伸,突击群副连长赵怡忠、七班长王常兴、卫生员殷书照等先后冲出“无名3号洞”,第一眼就令他们大惊失色:不知何时,营长狄国平早已隐伏在洞外敌雷场前一块大石后,一边观察敌情,一边挥手示意大家快速抢占冲击位置。此时此刻,大家既被营长的临危不惧震撼和感染,心中的紧张顷刻消失;又为营长擅离“无名3号洞”内指挥位置,唯恐招意外和上级责难而忐忑不安。
狄国平特立独行在61师是出了名的。临战前,赵文泷副师长在力排众议、担保举荐他的同时,也为防止他“不按规矩出牌”,约法三章:只能在“无名3号洞”内指挥,不可越雷池半步。但炮声一响,他就把“紧箍咒”扔到脑后,不屑于“闭洞”指挥,全然不顾自身安危,孤身冲到能够目视战况的位置,进行直观指挥。
依照预案,左右两翼突击队陆续都撤回到了“无名3号洞”。紧跟其后,敌人的报复炮火便尾随而来!洞内的战士们对这个天然避弹所的感激之情,油然而生。突击队在“无名3号洞”从容开展了救治伤员、清理人数、恢复体力,待机撤回我方主阵地。
右翼突击队队长“战斗英雄”赵怡忠(左,牲牺时儿子才只有四个月)和排长任长军(后)、突击队员白安周(前), 进攻发起前在无名3号洞
但是,在清点人数时,发现缺少一名突击队员——臧振林,副营长张永辉执意要返回作战地域去寻找,为此,他与营长狄国平激烈争吵起来。当时,“五个不丢”,是老山出击作战的基本要求。
臧振林的失踪,给狄国平骤然增添了巨大压力。虽然他极力阻止了副营长张永辉的冲动,却在一阵纠结之后,自己步入了铤而走险的鲁莽怪圈。
趁大家没注意,狄国平悄然出了洞,通信员韩胜和赶忙紧随其后。尽管是在冲动中,狄国平还是在出洞不久用步话机报告了团长彭勇,随即遭到严令制止。而此时此刻的狄国平,已无退路可选,思维中只剩下“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古训。
穿越炮火,一路飞奔,狄国平他们竟很快到达了敌人的屯兵洞口,这是臧振林可能冲击到过的最远位置,然而却寻不到任何踪迹。正疑惑间,通信员韩胜和在炮声弹雨中居然听到敌一发炮弹向他们尖利呼啸而来,急忙大喊一声“营长!”一个猛扑,把狄国平扑倒在身下。瞬间,一发大口径炮弹在他们身边爆炸。狄国平安然无恙,一块弹片却打进了通信员韩胜和的后腰。
配合9连打进攻保障的7连军工得知营长又回了55号阵地,不顾一切组织搜寻。据说,当赶到狄国平他们身边时,韩胜和忍着巨痛说:“别管我,我能走。你们快把营长打昏,把他抬下去!”没有人敢把营长“打昏”。但在军工战士们的拉扯抢救中,遭到炮弹重震的狄国平自己昏了过去,被抬下阵地救回到“无名3号洞”。韩胜和危急关头救营长,战后荣记一等功。
“无名3号洞”里对伤员的抢救还在继续。没过多久,在师、团前指的精心安排下,突击队员们陆续安全地通过一千多米的通道返回了营地。从全体人员回撤到“无名3号洞”后,没有再增加新的伤亡,“无名3号洞”的确是功不可没!
营长狄国平——历史性地成为61师“10.19拔点作战”的热议人物,褒贬之词大相径庭:有人说他身先士卒,也有人说他擅离职守;有人敬佩他特立独行,还有人指责他不顾大局;有人认为他英雄虎胆,更有人认为他个人英雄主义。
而在战后,狄国平却非常低调,曾坚辞不授一等功。他甚至提出:大功最应该授予的是——牺牲的战友和“无名3号洞”!
兰州军区21集团军第61师182团是一支光荣而战功卓著的英雄部队,它始建于红军时期,61师是现今全军仅保留的7支红军师之一,所属的181、182团也是全军仅有的17支红军团之一,两团被军委分别授予“金钢钻”“铁锤子”团的称号。1985年8月26号,接到的命令:命令兰州军区所属61师、47集团军所属的139师等部队(47军军部任前线总挥部),赴滇对越作战。
老山战区分为老山和八里河东山两个阵地群。因老山主峰太高,易守难攻,我军的阵地建设又比较完整,越军只能望峰兴叹,所以双方当时主要冲突在老山前沿的那拉口和八里河东山的前沿阵地上,139师接防的是老山,61师接防八里河东山阵地群。
敌55号阵地位于八里河东山正面约2公里,是由×高地延伸下来的一条山腿,它直接受×号阵地瞰制,并可得到395、831、汉阳、小青山等阵地的兵力和火力的有力支援。距我前沿41号阵地仅1000米,与之隔沟对峙,防守55号的越军为314师818团8营5连1排,有加强重机枪2挺,构有明暗火力点12个,屯兵洞4个,坑道1条,基本形成以坑道为骨干与堑壕、交通壕相连接,明暗火力点相结合的环形防御阵地。前沿设有大量的防步兵雷场,竹签,铁丝网等障碍物,加之该地区地形复杂,植被茂密,是越军防御体系中重要的支撑点之一,可谓易守难攻。55号阵地上的越军依托这些有利条件,不断对我军防线进行袭扰,由于该阵地几经前期轮战部队的打击,驻守的越军警惕性很高,所以若夺取55号阵地,有如虎口拔牙,难度极大。
1986年7月2日,61师182团正式受领对55号高地进行出击拔点作战任务,拔点作战任务由3营9连完成,同时为9连增配一个喷火班,防化侦察兵1个组,师、团工兵各1个班,营炮兵连12个班,七连为担架队,八连为预备队,任务代号:“34-1工程计划”。
接受任务后,182团立即对55号阵地及周边高地的地形地貌,兵力分布等情况进行了细致的侦察。在1986年7月14、19日,8月8、19、21日,9月3、7日,10月2、15日分别组织侦察分队在200—80米距离上对其进行了9次规模大小不等的实地侦察。准确,详细地摸清了越军的情况。
接受出击任务的3营9连将一部分兵力分成:穿插组,搜缴组,火务组和观察警戒组。其中穿插组由6人组成,在马发寨按照“警戒分队占领阵地”、“秘密接敌”、“偷袭并准备强攻”、“攻占表面阵地”、“搜缴打洞”、“抗反与撤离”六大项目进行了16次实弹预演及沙盘推演。
根据制定的作战计划,主攻9连主要负责攻占敌阵地后向敌侧和后穿插,断敌退路,形成合围。控制55号阵地顶端,在其他组的配合下,消灭表面阵地之敌,搜缴组由20人组成,再分为1—4组每组5人,主要负责搜剿打洞,1、2组打3、4号洞和周围出现的火力点,3、4组打1、2号洞和周围出现的火力点。火力组由1门82无,2具40火箭筒,2挺班用机枪组成,负责压制消灭越军和配合各组打击随时出现的火力点。掩护搜剿组搜剿打洞。观察警戒组;由突击群长,通信员,电台及2名冲锋组成,负责协同指挥两个方向搜剿打洞和观察情况等。
战前工兵分队秘密开辟了3条总长500米的通路,工兵分队还在我阵地内构筑了×个掘进式工事和师,团前进指挥所,为了不间断地指挥,还构筑了两个坚固的通信枢纽,埋设了4公里电缆,在×号阵地到×号阵地开设了接力机,并向出击分队架设了14对被复线部各型电台,使得通信在整个战斗中始终畅通无阻。
1986年10月17日上午在三营驻地举行了出征前的誓师大会。出席的有成都军区副司令员、云南前指总指挥马秉臣等1200余人,出击作战的所有官兵胸前都有女战友们给戴上的大红花。
会后,大家都合影留念。这天部队的饭菜很丰盛,领导们也来到了突击队员们中间,给他们每个人都敬了酒,说了一些安慰和鼓励的话。
凌晨12.10,行动的时间到了,赵恩龙副师长,师李晓峰副参谋长在34号阵地下面为战友们送行,他们和每位参战人员一一握手,
简短的送别后,部队开始向我方山上阵地运动。3:00,团长在阵地上为战友们一一送行,所有参战部队在预先派出的战斗警戒分队的掩护下,利用月光由-44、34、40、41号阵地出发分两路秘密接敌,出击分队分别在无名3号高地和无名6号高地及其附近地域,占领了冲击出发阵地。随即营、连指挥员率破障队,各突击群长抵达了敌55号阵地障碍物外沿进行了最后的战前侦察,随后返回冲击出发阵地组织出击分队做好攻击前准备。突击部队是从41号阵地出发的,突击分队越过我方阵地向隐蔽集结地开进,进行战前潜伏。
在前线号(副号是代表未定国土),-41号阵地平时是没有人的,它的位置突出比较暴露不易守卫,41号阵地离越军很近,平时都要很小声地说线日下午开始整个前线部队都处在高度紧张状态之中,全线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全线炮火严阵以待,随时待命攻击,救护、车辆、直升机配合部队都准备就位。
张忠亮、马克仓就潜伏在副班长杨代宽的左右,潜伏要求是不许讲话、不许动的,他们只能用眼神来交流。他们三位是最靠前的,准确的说杨代宽是最前面的一个,当过兵的都知道,副班长这个职务可是个受累的官,平时站队时他是最后一位,班长是第一位,打仗时他可就成第一位了,班长又成了最后一位。赵怡忠也在他们不远的地方,他一边观察着敌方阵地上的一切,还要关心他身边的战友们。战争就意味着死亡,这是无法回避的现实,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军人没有选择,所有参于出击任务的卫士们在等待着死亡的挑战!
赵怡忠担心战士们的士气,就悄悄地靠近他们,问他们:“你们怕吗?”见有的给他点头,他就说:“没事,其实我也怕,我听打过仗的老兵说;一打开就不怕了,战斗发起时,大家注意战术动作,注意相互掩护。我们一定会回来的!”这一天的夜晚显得格外宁静,四周静的让人窒息,月光也显得有点太亮,可战友们还是希望它暗些,那样便于隐蔽,云南的草比较高,爬下去就可以把人盖住。战友们大都是北方人,在云南这种潮湿闷热的草林中潜伏,那滋味可不好受,平时在阵地上都是作战,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在阵地上的人没有不烂裆的,只有上面来人了,才会为了面子穿件衣服,不是战友们不爱美,没人愿意这样。
此刻在团指挥所里的领导们也是焦急地守候着,各个观察所都瞪大眼睛,观察着战场内的一切风吹草动。各部队的和越军的情况不停地报在这里,如有变化,他们要做出即时的调整。 11点,战斗就要进入倒记时了,这时彭勇团长命令各部队每10分钟报一次部队的情况,10:59分是战前最后一次报告。
当时针指到10:59分时,炮兵营长报告:炮营准备完毕。61师炮兵团长报告:炮团准备完毕。各观察所报告:战场没有变化。作战部队报告:准备完毕。各部报告完,时针就要到12点整了,这时彭团长拿起话筒,一边看着表,当参谋长报告时间到时,彭团长对着话筒喊到,“我命令;开炮!”
1986年10月19日,中午12点整战斗在沉静中爆发了。指挥部一声令下,我全师炮火按预定计划开始对敌55号周边阵地实施重点炮击。猛烈的急袭火力随即将几个越军阵地笼罩在一片火海之中。
战斗最激烈的时候,越军的一群炮弹突然向120炮阵地打来,其中一发炮弹命中副班长谭林勇所在的三炮位,谭林勇的头部、、腹部等38个部位被弹片击中,壮烈牺牲在炮位上……
25分钟后,炮火开始延伸射击,我负责佯攻的分队开始对敌进行火力攻击,以吸引敌火力。突击队工兵火速开始对敌阵地前沿进行突击扫雷,工兵用火箭开避器(这是用一个弹头发射后,在弹头后面带着一条长长的软体连接的导爆索,落地后就在导爆索两边炸开宽一米的通道来,把一米内的地雷引爆)从三个方向进行发射,可惜正面的那一发,受林深草密的地貌严重妨碍了导爆索的开辟效果,被树木的碰触后改变了方向,打偏了,没能达到应有的效果。
总攻就要发起了,可越军阵地上还有6个火力点没有摧毁,前指立即调无后坐力炮对六个火力点进行射击,发射9发炮弹,将目标全部摧毁。
当分队报务员张晋康,起身向指挥所报告敌火力位置时,被来至小青山的敌高机弹击中壮烈牺牲。这时心急如焚的三营长狄国平不顾一切地也来到了敌55号阵地下方,他一边赶快调炮火压制敌方火力,并指挥乔新民用40火箭打掉了一个火力点。
敌火力受到压制后,我突击群再次向敌阵地发起冲击,左翼突击群(7班)穿插组沿55号阵地顶部穿插至该阵地东侧突入阵地后,敌见势不妙,立即往洞内收缩,当场被击毙5人。
控制了制高点后,在穿插组的配合下,又击毙了3名残存的越军,将55号阵地之敌全部堵在3号、4号屯兵洞里。班主力沿着55号阵地南侧堑壕向4号屯兵洞攻击,班长王常兴和战士张忠亮用几快大药量从顶部将洞口炸塌。其后当杨代宽进洞约3米时,再次中弹,3班长发现后拉住他的脚将其拖出,杨代宽重伤。
愤怒的战友们用火焰喷射器和将4号洞内共10余名越军全部歼灭。7班穿插组在右翼突击群长,副连长赵怡忠指挥下,带领突击队仅仅用两分钟就突破敌前沿,以步、机枪、火焰喷射器和包全歼了退守3号洞的越军。
9班突入阵地后,对阵地两侧6个残存火力点进行搜剿,并用炸毁了3号屯兵洞,一部向右出击,攻击2号洞,主力迅速向1号洞攻击。洞内越军不断从洞里向外打枪榴弹,9班先向洞口投去数枚手榴弹,将洞口的越军驱逐,爆炸后的瞬间,战士尚武斌、栾智平迅速靠近洞口,将3个5公斤包投入敌洞内约6到8米处,随着巨大的爆炸声,洞内越军被全部歼灭。
这时越军56号阵地方向发起反冲击,指挥部立即命令炮火拦阻冲击之敌,其中1炮连向反扑的越军发射炮弹385发,有力地打击了56号阵地反扑的越军。7班、8班在炮火的掩护下,各以一部分兵力,依托有利地形对反扑的越军进行打击,激战10分钟,反扑的越军基本丧失进攻的能力,陈尸7具后无奈退却。此时,55号阵地的守敌已被全歼。
我军达到打击目的后,在炮火掩护下采取多批次、交替掩护的方法立即组织回撤。在回撤的时候,赵怡忠坚持着自己走,还一边指挥着战友们快速撤离。排长任长军也已经负伤,就在退出55号阵地没多远处,越军开始了大规模的炮火反击,身负重伤的赵怡中队长再次和他的5位战友被越军的两发炮弹炸伤,炮弹是在空中暴炸的,所以杀伤面积很大。赵怡中被无数的弹片炸中腰部,生命奄奄一息,战友们拼命地扑上去呼喊着他们队长的名字,赵怡中在微弱的神智中还命令着:“赶快向上级报告,请求炮火支援”。就在此时,前敌指挥部也发现了这一情况,立即命令全师炮火压制,在我军强大的炮火压制下,部队快速撤到了一个临时发现的天然石洞中。
说完没多久,赵怡忠队长就牺牲了,此时他像片中的儿子才刚满四个月,连长黄朝曜拿着那张被血水染红了大半的像片和战友们大声痛哭。 在洞中同时牺牲的还有副班长杨代宽。
此时洞有三营的七连、八连、九连、营指挥部及配属部队的好几百号人。越军也发现了这一情况,用炮火封住了洞口,并扬言要把我军都困死在洞内。如果这时越军再发起全面反击,只有一个洞口的我洞内部队无法展开,后果不堪设想。面对这一严重情况,营长赶快向上级报告。这时敌我双方都打红眼了,指挥部得知后,指挥员们都很着急。李副师长立即向47军前指报告,要求全线炮击,很快我军的全线炮火发言了,再次痛击越军炮阵地和反击部队。半小时后,炮火稍停,营长就果断命令部队赶快撤出,就在部队刚刚撤出后,越军的又一轮更猛烈的炮火就砸了下来。
越军突然使用毒气弹对分队进行炮击,致使我方两人中毒,防化侦察班根据伤员病情,经过分析判断,判断是VX神经性毒剂中毒。经过紧急处理,中毒的两人没有死亡。
19:15分,出击分队全部撤回我方阵地。战斗中负伤的伤员全部送到坪寨的师野战医院落救治,师主要领导连夜赶往看望。
此次战斗阵亡的有:赵怡忠、杨代宽、张晋康、藏曾林、赵恩华、陶克叶。其中张晋康、藏曾林、赵恩华、陶克叶都是884电台的通信兵。
后来的越南兵有过这么一段原话:美国兵和中国兵的差别是:“只要我打死一个白人,其他的就爬着不敢动了。如果你打中了一个中国人,赶快跑!他们会像猛虎一样扑过来报仇,”中人:为了战友什么都可以失去,包括生命!美人:为了生命什么都可以失去,包括祖国。
在10.19战斗中,3营9连摧毁55号阵地上屯兵洞4个,明暗火力点29个,歼55号守敌43名,缴获冲锋枪12支、苏制微冲1支、越制手雷27枚、电台一部、物资56件;战斗当中,3营9连伤12人,牺牲6人。
1986年10月23日,182团在马发寨召开祝捷大会,庆祝“34-1工程”作战计划的完满完成,师团主要领导1000余人参加了大会。182团9连在这次战斗后被授予“攻坚英雄连”的荣誉称号。突击队长赵怡忠烈士被授予战斗英雄荣誉称号,战士栾治平被成都军区授予"战斗英雄"荣誉称号。
11月14日,182团3营隆重召开庆功大会,成都军区、兰州军区、云南前指、文山州、各县等有关单位领导及官兵1500余人参加大会。会后,成都军区前指徐副参谋长给182团题词:
- 标签:本站
- 编辑:刘柳
- 相关文章
-
英雄今天悄然离世抵不过一条八卦新闻!
一等功臣狄国平今天去世
-
媒体再曝郭麒麟八卦与女生同出门郭麒麟发文回应
近日,有八卦媒体拍到郭麒麟与女生热吻,引发恋情猜想,郭麒麟一直都没有回应
- 马苏起诉黄毅清这场官司到底谁会赢?
- 刚离婚就被前夫坑了?
- 中国最古老的村庄按照八卦图建造距今已有1800多年
- 武学藏书-八卦掌术集成
- 八卦大爆料每一条八卦都不是空穴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