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休闲生活  八卦

好奇心 你是“吃瓜群众”吗?为什么我们这么爱八卦?

  • 来源:互联网
  • |
  • 2023-03-13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这是最新微博热搜榜前几位上随机选取的消息,怎么样,是不是已经勾起了你的“吃瓜”?我们常说,如今我们身处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类八卦新闻、小道消息更是如此。从蒋劲夫家暴事件,到翟天临学霸人设崩塌、许志安的出轨视频,再到最近的刘强东涉嫌性侵案件……我们的公共场域中,从来不缺乏八卦的身影。隔三差五,就有一个大瓜甩过来,简直让吃瓜群众应接不暇。

  “八卦”,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从不缺席。人们享受它带来的乐趣和快感,也难免陷入某种道德困境。八卦,说,还是不说?为什么我们对八卦如此欲罢不能?如果流言蜚语总免不了,我们如何优雅地“吃瓜”?

  研究发现,平均而言,人类80%的清醒时间都是在他人的陪伴下度过的。我们平均每天花 6~12 个小时交谈,其中大部分是跟认识的人一对一交谈。伦敦经济学院的社会心理学家尼古拉斯·埃姆勒对人们日常谈话的内容进行了考察,他发现80%~90%的谈话都是关于具体的、认识的人的,也就是说,都是闲言碎语。

  在进化心理学中,八卦对于人类的进化至关重要。心理学家罗伯特·赖特在《道德动物》写到,通过亲身经历来搜集情报,费事费力,还可能有危险。通过八卦闲聊,我们可以迅速知道谁可以合作,谁是混蛋,哪里有危险和机会。可以说,八卦是人类在长期进化中发展出的一种良性的、自我保护的重要本能。

  八卦是我们学习在社会中生活的途径。社会心理学家乔纳森·海特说:“流言蜚语是,也是教师。没有它,就会出现混乱和无知。”心理学教授尼古拉斯·迪丰佐也认为,更为丰富的信息往往要靠八卦得来:有哪些不成文的规定,领导们有什么偏好,薪酬和升迁有哪些决定性因素……此外,通过八卦,我们还可以判断我们对他人行为的理解是否正确、他人看待事物是否跟自己一样。

  八卦也是人们探讨价值观的工具。从马伊琍“且行且珍惜”的刷屏,到王宝强的人财两空,从82岁和28岁的科学家老少恋,到持续发酵的刘强东性侵案,对于吃瓜群众们来说,它们是现实,也是戏剧。名人八卦看似与你我生活无关,但背后的婚恋观、法律制度、性别权利与利益交换实则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先后主持互动式谈话类节目《锵锵三人行》和《圆桌派》的窦文涛就说:“到今天,我们所有的人生问题,都可以拿明星的故事和名字来聊,他给了我们一个话题来聊。”贪腐、出轨、面子、饭局、跳槽、权色交易……一个个八卦事件成为映射社会价值流行的闪光碎片,开启一场场活色生香的公共讨论。

  当然,八卦还有很多看似不那么高雅却又常见的动因,比如小团体内的八卦有助于增强亲密度,制造“盟友”和“对手”;通过获得他人的八卦信息进行自我评估,有些人从他人的负面信息中获取自信和优越感;精神宣泄,用私下吐槽来表达消极抵抗、愤怒、嫉妒、不甘等情绪;窥探隐私的即刻快感,或是纯粹为了找乐子。

  值得一提的是,人们都认为女性更喜欢八卦,但英国一项调查显示,男性比女性每天八卦的比例还要高7%,只不过男性会把它说成是“交流信息”或“结交网络”。

  “我应该把我知道的关于B的事儿告诉A吗” 这类问题听上去不是那么重要,但它却成为很多人经常遇到的道德困境。那么,什么时候谈论别人的事是道德上可接受的,谈论哪些事情是可接受的?在不被邀请的状态下,把镜头对向明星们,八卦新闻已然成为娱乐经济链条运行中必不可少的一环。而伴随着互联网的出现,新的议题也浮出水面:是否应该控制人们的网上言论?是否应建立某些规范?

  但法律只能设定底线,比如恶意中伤、泄露国家或商业机密要接受法律制裁。而日常生活中更多的八卦无涉大是大非,名人隐私权和公众知情权的矛盾由来已久,潜在伤害与夸大其词各执一词,法律的介入往往鞭长莫及甚至可能适得其反。

  更何况,八卦就是人类的好奇心啊。满足这一欲求是快乐的重要源泉,尤其是对我们所熟知的人(熟人或公众人物)的人格、动机、行为和关系有更好的理解是我们大多数人的欲求之一。事实上,“他们”也是“我们”,我们在谈论他人时,在某种意义上其实是在谈论自己,在试图更深刻地理解人性。八卦最终都指向两种取向:求取——这个世界到底是怎么样的;表达感想——我如何看待这个世界。

  虽然乐于八卦的人们也许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但值得警惕的是,一方面,人们往往习惯于在八卦当中找到和自己价值观吻合的一方,在强化而不是丰富自己的认知;另一方面,离八卦越近,越容易感受到流行观点的压力,有时连自己的价值观被同化了都浑然不知。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