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适度放牧可以减少植物病害!
植物的健康与人类的生命健康、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放牧究竟会如何影响植物病害,进而影响到千家万户的“饭盒子”和“奶罐子”?
近日,发表在国际植物学顶级刊物NewPhytologist上的一篇论文有了新的发现。该研究由我国本土科研工作者独立完成,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生态学创新研究院刘向研究员为论文通讯作者,刘木博士和西南民族大学泽让东科博士为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
要想给牧草“把脉”,就得溯本清源,找到植物病原体的源头。
就植物病原体而言,其被分为病原菌物(又包括病原真菌和病原卵菌)、病原细菌、病原线虫和植物病毒等类群。而根据病原体的生活史特征,又可以被分为活体营养型病原体和死体营养型病原体。
如果把病原体比喻成吸血鬼的话,可区分为吸人血的活体营养型病原体和吸鬼血的死体营养型病原体。所谓活体营养型病原体,是指仅能从宿主的活细胞中获取营养,并生活在活植物组织内的病原体。病毒在离开活细胞后,就会迅速失活,因此属于典型的活体营养型病原体。比如,植物常见的锈病和白粉病等,其病原体就属于活体营养型。而死体营养型病原体,则是指能够从宿主的死细胞中获取营养,并可以生活在死植物组织内的病原体。
病原体的上述生活史特点,直接导致活体营养型病原体的繁殖体往往只能存在于鲜活的植物组织内;而死体营养型病原体的繁殖体则在枯枝落叶和土壤中无处不在。
有了对“敌情”的细致摸排,研究人员就可以针对性“用兵”了。
根据植物病原体的上述特点,刘向课题组选择青藏高原东部的典型高寒草甸为研究对象。青藏高原不仅是世界的屋脊,还是我国重要的草原,是5000万只绵羊,1400万头牦牛的乐土。而牧草的兴盛关乎畜牧的生存,畜牧的生存又直接关乎到青藏高原500万当地牧民的生产和生活。
刘向课题组利用牦牛放牧梯度实验平台,针对不同放牧梯度(在一定面积的草地上放养不同数量的牛羊,放的牛羊越多则放牧梯度越大)下植物病害的发生情况开展了大量的调查。初步发现放牧会直接降低活体营养型病原体所导致的植物病害,如锈病。
这一结论可能颠覆一般人的认知,很多人会想当然地认为放牧就是对草场的破坏。其实,一定梯度的放牧可以通过病原体减少植物病害间接保护草地。但是,放牧对病原体的抑制仅限于活体营养型,对死体营养型病原体所导致的植物病害,如叶斑病,则无显著影响。
上述发现是仅仅在青藏高原成立,还是放之四海而皆准?
为了证实上述发现是否具有普遍性,刘向课题组又基于Webof Science和中国知网数据库,在全球范围内共计获取了63项有关放牧影响植物病害的案例研究,而后对数据进行整合分析。分析结果证实了刘向课题组之前根据高寒草甸放牧实验所得出结论的准确性:放牧在降低活体营养型病原体引起病害的同时,并不会显著影响死体营养型病原体所引起的病害。
那么,究竟是何种原因导致了放牧对不同类型植物病害的差异化影响呢?
刘向等人进一步设计了控制性实验,以探究这种差异化影响的潜在机制。他选择了两种高寒草甸常见植物,其中一种携带由活体营养型病原体引起的锈病;而另一种则携带由死体营养型病原体引起的叶斑病。研究人员使用剪刀人工去除掉部分植物叶片以模拟放牧可能给植物叶片带来的影响,而后对病害的发生情况进行调查。
控制实验证实:放牧能够通过在啃食的过程中移除活体营养型病原体的繁殖体从而达到控制传播源的目的,因为其繁殖体较少存在于枯枝落叶和土壤中。虽是收之东隅,但也失之桑榆,牲畜在啃食过程中产生的伤口可能会促进死体营养型病原菌的传播,进而引发病害。因为死体营养型病原菌的繁殖体往往能够大量存在于枯枝落叶、土壤甚至空气中。
上述研究回答了放牧究竟会如何影响不同生活史类型病原体引起的植物病害,极大地提高了我们对放牧情景下植物病害发生情况的预测能力,为制定草原利用和管理措施,开发草原生物灾害预警系统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
下一步刘向课题组会继续关注植物物种丰富度、系统发育关系等生物学因子,温度、湿度等环境因子,和施肥、放牧等人为活动干扰因子对病原真菌的影响。(经济日报记者 沈慧通讯员 赵序茅)
- 标签:李宗瑞性侵视频全集
- 编辑:刘柳
- 相关文章
-
一家16口乘车出行,半路上汽车坠河全家人都不幸身亡
谁也不知道意外会什么时候发生。近日,巴基斯坦一个家庭的16名成员乘车出行,没想到半路上汽车坠…
-
高速公路施工竟挖出9000具尸骨,其中三分之一是儿童,现场还发现一瓶神秘液体
人类历史源远流长,谁也不知道地下会埋着什么。英国一条高速公路的施工现场竟然挖出9000具尸骨,…
- 37岁女子一次生下10胞胎:7个男孩,3个女孩
- 女子嫁到印度后以为会过上好生活,如今全家5口人得新冠,包括4个月大儿子
- 一家4口吊死家中,现场还发现神秘纸条,最小死者仅6岁
- 创新之光照亮发展之路——2021浦江创新论坛侧记
- 中组部划拨3.95亿元用于“七一”前夕开展走访慰问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