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自主研发骨盆肿瘤人工假体实现技术转化
骨肿瘤是整个肿瘤家族里少见的一类。其发病隐匿,病情凶险,不仅会导致剧痛,还常常造成病人肢体残疾甚至危及生命。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恶性骨肿瘤患者几乎都要面临截肢这一惨痛结局。随着医疗水平不断提高,近年来,骨肿瘤“保肢”有了可能性。
近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肿瘤科郭卫教授团队利用3D打印技术研发的“GPS通用骨盆环重建系统”技术成功实现转化,实现了我国自主研发骨盆肿瘤人工假体的目标。郭卫教授表示:“3D打印技术的应用帮助我们解决了超高难度的骨肿瘤手术,让我们有底气挑战之前不可能触及的手术‘禁区’。”
据介绍,外科手术是解决骨肿瘤最有效的办法。但骨肿瘤手术难度大,精准度要求高,术中稍有不慎就会导致致命性的大出血或其他严重的手术并发症。其中,骨盆肿瘤手术是许多外科医生不敢碰触的“禁区”。特别是骶骨肿瘤的切除手术,被国外同行称为“Unresectable operation”(不可切除的手术)。
多年来,郭卫开创了诸多手术术式,将手术时间从48小时下降到了4小时,使骨盆骶骨肿瘤手术得以规模化开展。不仅如此,其团队还将腹主动脉球囊应用到了骨盆骶骨手术中,低位阻断腹主动脉,使得术中出血从10000毫升降低到2000毫升。
2003年起,郭卫教授便带领团队开始探索使用组合式人工半骨盆重建髋臼周围肿瘤切除后骨缺损。此后,他一边实施手术、一边摸索改进人工假体设计。
2008年,他们设计研发了经腰骶椎固定半骨盆假体,用于骨盆I+II+IV区的切除后功能重建。该方法被认为是国际上该部位切除最好的功能重建方式,被称为“北京方案”。
2015年开始,郭卫教授察觉到3D打印技术在骨科应用上的潜力。“置入人工假体,需要各种各样形状的‘骨骼’,以前都是用标准化的形状,而3D打印可以打印出任何形状,并且,还可以根据需要打印假体内部结构。”郭卫相信,他们需要的人工假体,3D打印能够实现。
于是,郭卫教授团队开始与爱康医疗集团合作研发基于3D打印技术的人工骨盆假体。2015年,“3D打印组配式人工半骨盆假体”(Globle Pelvic System,简称GPS)设计完成。迄今为止,这一假体临床使用300余例,取得了很好效果,并发症也大大降低。
2020年,国际顶级学术期刊The Journal of Bone & Joint Surgery(《骨与关节外科杂志》,简称JBJS)报道了郭卫教授团队研发的3D打印假体的临床应用情况。
如今,多年的坚持与努力有了结果。2020年2月,郭卫教授团队与爱康医疗集团正式签约“GPS通用骨盆环重建系统”技术转化项目,实现了我国自主研发骨盆肿瘤人工假体的目标,打破了进口产品垄断,降低了群众医疗支出。同时,GPS通用骨盆环重建系统的成功市场化,也为大学、科研机构的成果向企业及社会转化提供了重要范本。
“医生提需求、提想法、画草图,工程师想办法实现。”对于此次转化的经验,郭卫教授认为,对知识产权的尊重和保护是转化得以成功进行的基础。他期待双方进一步加强合作,深度挖掘3D打印技术,开发出更多医工产品,造福更多患者。
“我国科学技术水平、医疗水平发展到今天,尤其需要创新,但创新要从设计环节开始,在原理上进行更高层次的、实质上的创新。”郭卫教授强调。(经济日报记者 吴佳佳 通讯员 钟艳宇)
- 标签:秋意浓 沙宝亮
- 编辑:刘柳
- 相关文章
-
一家16口乘车出行,半路上汽车坠河全家人都不幸身亡
谁也不知道意外会什么时候发生。近日,巴基斯坦一个家庭的16名成员乘车出行,没想到半路上汽车坠…
-
高速公路施工竟挖出9000具尸骨,其中三分之一是儿童,现场还发现一瓶神秘液体
人类历史源远流长,谁也不知道地下会埋着什么。英国一条高速公路的施工现场竟然挖出9000具尸骨,…
- 37岁女子一次生下10胞胎:7个男孩,3个女孩
- 女子嫁到印度后以为会过上好生活,如今全家5口人得新冠,包括4个月大儿子
- 一家4口吊死家中,现场还发现神秘纸条,最小死者仅6岁
- 创新之光照亮发展之路——2021浦江创新论坛侧记
- 中组部划拨3.95亿元用于“七一”前夕开展走访慰问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