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世界的再创作者——电影剪辑师
从《爸爸去哪儿》、《演员的诞生》到《中国有嘻哈》,近几年大热的明星真人秀节目不经意间将后期剪辑这一词汇也推到了台前。剪辑由于承担着塑造人设、故事重构、情节推进、矛盾展现等重要功能,在不少节目中竟超越节目本身成为关注点,也由于各类花式剪辑在社交网络上引发了网友关于明星“人设”的讨论。
但不同于综艺节目中为了追求娱乐效果而有喧宾夺主之嫌的剪辑,电影剪辑作为影片制作工艺中必不可少的工作,甚至被称为影片艺术创作过程中的最后一次再创作。①今天,华谊兄弟研究院(ID:HBresearch)将接触到电影剪辑师这一工种,一探他们的工作实况,以及他们是如何把握影片的剪辑分寸的。
法国新浪潮电影导演戈达尔认为:剪辑才是电影创作的正式开始。①他主张打破时间、空间、动作的连贯性,把时间用到“真正的内容信息”传达。然而将海量素材(包括大量特效镜头)最终剪辑成为导演想要传达的完整信息,需要经历漫长的时间及制作投入。
在这个漫长而反复的过程当中,导演需要一位没有经历过片场且具有专业眼光的人,以客观中立的态度看待素材。一位专业的剪辑师需要在充分理解导演的想表达的信息与意图基础上,选取对叙事最有帮助的镜头语言,而不是一组因为使用了某种昂贵技术而花费不菲的镜头,或是某个演员的情绪、台词发挥得最好的镜头。剪辑师的作用之一,正是为了提醒导演摆脱主观眼光,承认有时效果的呈现与付出的精力不成正比。
剪辑师的另一大工作,是在粗剪完成之后,承担起调校、探索影片内涵与空间的角色。面对粗剪完成后的影片,有时导演会觉得这似乎和开始想要表达的故事出入很大,这时就需要剪辑师加入讨论,到底是哪个场景、哪些镜头的节奏或情感出了问题尚有改进空间,那么这些新的元素可以从现有镜头中找到替补还是需要补拍等。这要求剪辑师对导演所有的素材了然于胸,在保留导演标志性视觉风格、叙事手法等电影语言的同时,用高效的工作与沟通方式帮助导演“造梦”,处处体现剪辑师的艺术修养以及电影功力。
不难想象,在这个反复调校过程中导演与剪辑师之间的默契是多么难能可贵——这也是为什么有时电影导演会直接兼任剪辑工作,或者长期固定和某一位剪辑师合作。例如一举获得第90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音效剪辑奖、最佳音响效果奖和最佳剪辑奖的《敦刻尔克》,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是业界公认的多线叙事大师,在其早年作品当中常同时客串兼任编剧、剪辑等工作。这一次,诺兰选择与其合作多次的好莱坞剪辑师李·史密斯亲密合作,以其一贯操纵时间空间的技巧,为我们解构了二战历史上最著名的一场“失败”——敦刻尔克大撤退。
“几名容貌年轻却已意志涣散的英国士兵蹒跚漫步在漫天飞舞着德国劝降传单的街道上,突然,枪声四起,当观众随着男主的求生本能以第一视角奔跑起来,踉跄地穿过数个街区,脚步放慢,仿佛看到了什么——随着镜头的切换,就是这里了——敦刻尔克海滩。银幕再次恢复平静,让观众不禁怀疑开始怀疑自己脸盲,成千上万名身着同样军装的士兵,麻木死寂地站在浅色的沙滩尚,一瞬间海浪拍打的环境音成为唯一电影还在继续的证明,绝望,就这么无声无息地随着镜头语言一点点淹没了观众。”
海上一天、陆地一周、空中一个小时三种时空的串联,三条主线围绕“撤退”大量使用穿插剪辑手法,海陆空视角互为补充,故事线上既相互独立又不乏关联。作为一部战争片全片都未出现两军直面相抗的情节,甚至连台词对白都十分有限,却无时无刻流露出战争的残酷、面对死亡时人性的复杂和求生的意念。②对于即使不了解这段历史的观众来说,也能通过这种大胆的交叉剪辑手法产生强烈代入感。
最原始的镜头素材需要被加以数字化处理存入电脑并添加上日期、场景等日志模块线索从而方便日后调取,随着日益发达的科技和复杂精密的剪辑仪器的引入,这类耗时而相对低技术含量的整理工作通常会由初级的工作人员完成。一个优秀的剪辑师会仔细观看样片,寻找可以融入电影中的动作和细节。
剪辑师以剧情剪辑的需要将镜头顺序打乱,重新进行大致排序,以最好的方式叙述故事。剪辑师可以将素材碎片用许多不同方式组合成片段,每种剪辑方式都能营造出不同的氛围,讲述不同的故事。对于大制作片子,一般会一边拍摄一边剪辑。剪辑师将样片剪辑整理好,供导演和制片人观看。
在这个过程当中,剪辑师会参考导演给到的大量反馈,例如他自己认为哪一条的情绪是最充沛饱满的,哪一条画面对故事的展开是有帮助的等等,从而制作出声音、色彩均未调校的粗剪版(Rough Cut)。在这个版本中往往不需要剪辑师进行太多个人发挥,而是严格按照电影剧本走向进行的整合。
初次剪辑是已得到剪辑师、导演、制片人认同的粗剪片,所选片段和镜头组已基本确定,电影已经初见雏形。
在粗剪版的试映与多方反馈之后,剪辑师会进入第二个精剪(Fine Cut)或者导演剪辑版(Director Cut)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如前文提到的,导演有时会发现粗剪版并不尽如人意,为了更好服务故事的发展,一位经验丰富、合作默契的剪辑师此时将会发挥巨大作用。
精剪影片得到剪辑师、导演和制片人认可后,音效设计师、作曲家和字幕设计者将与剪辑师合作,为最终剪辑版创造并加入音效和音乐。最终剪辑得到一致认同后,剪辑师决策表(EDL,Edit Decision List)会被送往洗印室,底片剪接师把底片和EDL对应,确保制作出的底片与最终剪辑结果完全一致。
剪辑需要去芜存菁,甚至可以通过自己的创意及技巧将整个影片的叙事顺序进行调整,从而达到导演想要的效果。
如果你曾经注意过电影结尾的制作名单,或许会观察到有的电影会有超过1名以上的editors(剪辑师),有的电影中甚至有多达10名以上参与剪辑。这类电影通常是我们所说的汇编类电影,如《纽约,我爱你》就有8位剪辑共同参与制作。
而在各类电影题材当中,科幻片可以说是最需要多位剪辑师的一类电影主题,超过1/3的科幻片在制作过程中动用超过1名以上剪辑(例如《阿凡达》启用了3位剪辑师),而这个比例在音乐剧中仅为15%。
相比电影制作中的其他角色,剪辑师不是一个特别高产的行业。20年中,蒂姆·伯顿(Tim Burton)导演的金牌搭档克里斯·莱本宗(Chris Lebenzon)以24部影片成绩成为当之无愧的“劳模”剪辑师。而同一时期内,完成超过10部以上影片的剪辑师不足5%,超过55%的剪辑师未曾制作第二部电影。不过,这或许是因为除了电影外,剪辑师也会进行其他类型媒体的剪辑工作,例如影视预告片、电视剧、MTV、网络影视剧等等。
另外,作为导演创作意图和艺术构思的忠实体现者,不少电视、电影行业的剪辑师也会进入其他电影相关领域作④,例如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最早的专业是剪辑,导演作品《辛德勒的名单》获得过奥斯卡最佳影片、 最佳导演奖项;导演韦斯·克雷文是以剪辑师入行,后来拍出了恐怖电影经典作品《惊声尖叫》系列。
对于电影剪辑师来说,一部电影的制作往往需要花费数个月的时间甚至跨年。在花费了如此长的时间去熟悉、琢磨故事的走向、人物的情感后,一部好的电影却往往因其流畅完整的叙述、恰如其分的镜头语言,让剪辑师成为继编剧、演员、导演之后的第四创作人。正如许多电影人常常感叹,成功的电影永远是集体创作的结果,少不了像剪辑师这样拥有过硬技术与艺术创造力幕后英雄。
- 标签:本站
- 编辑:刘柳
- 相关文章
-
光影世界的再创作者——电影剪辑师
从《爸爸去哪儿》、《演员的诞生》到《中国有嘻哈》,近几年大热的明星真人秀节目不经意间将后期剪辑这一词汇也推到了台前…
-
电影院用英语怎么说(电影院的英语单词怎么读)
电影院是为观众放映电影的场所
- 杨采钰又晒度假美照,穿胸口镂空紧身连衣裙,疑与大30岁男友同行
- 杨子姗带娃逛商场,四肢纤细白嫩似少女,爱女出行坐近2万元推车
- 43岁港星定居杭州突发疾病,躺病床输液显疲惫,感谢医护却闹笑话
- Ive张媛莹为自己的红色连衣裙拍了一张美丽的照片,展示了她173厘米的模特般身
- 连麦当娜都来围观的「圣马丁毕业展」,真的有点东西!